阿迪來·依布拉音木 李敏
摘 要:在大力弘揚民族團結、倡導民族文化發展的今天,對于民族語言的研究與保護尤為必要。撒拉族作為我國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員,對其語言文字的研究保護及其思考正是這項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本文主要將迄今為止國內外與撒拉語語法范疇相關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做一總結與匯編,以期為相關調查研究提供方便。
關鍵字:撒拉語、語法范疇、研究成果綜述
撒拉族自稱“撒拉爾”(salar)。我國史書記載有“沙刺簇”,“撒喇”等名稱;解放后普遍成為“撒拉族”。撒拉族是我國的突厥民族之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撒拉族人口數為130607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其余的散居在青海省黃南,海南,海西,海北等州及西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烏魯木齊市等地也有少量的撒拉族居住。撒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語言學界把撒拉語劃歸為阿爾泰語系突厥族西匈語支烏古斯語組,屬于黏著語類型。撒拉語吸收了阿拉伯、波斯、漢、藏、蒙古等語言成分,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無文字,通用漢文。
從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外關于撒拉語的研究發展日漸繁榮。因此本文將迄今為止國內外所有與撒拉語的語法范疇相關的研究成果做一總結與匯編,以期為相關調查研究提供方便。更為重要的是,大力倡導對于民族語言的學術研究,能夠使這些研究成果惠及更多人與更廣闊的領域,可以說這正是對我國民族政策的一種學術支持,同時對于民族團結發展也具有十分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目前撒拉語與我國烏茲別克語、塔塔爾語、柯爾克孜語等少數民族語言一樣在國內處于瀕危邊緣。前文中提到撒拉族無文字,通用漢文,盡管這從短期來看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與彼此融合,但從長遠角度而言,這實則是一種珍貴語言資源流失的體現,因此我們應該自覺樹立對瀕危語言的保護意識,重視對撒拉語的學術研究,積極借鑒學習先進的研究成果理論,以促進國內學術界的繁榮發展。
據了解,國外關于撒拉語語法范疇的相關研究開始較早,成果也較為豐碩。這里將國外撒拉語語法范疇研究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列舉如下:
1946年,日本語言學家柴田武在《東洋語研究》上發表了《關于青海的撒拉語》一文,對青海的撒拉語進行了描寫,這是國外學者關于撒拉語研究發表的第一篇論文;1953年,尼古拉斯·鮑培發表了有關撒拉語基本特征和語源歸類的英文文章。
蘇聯塔塔爾族科學家捷尼舍夫在50年代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對撒拉語進行調研,在此調研的基礎上,捷尼舍夫于1976年在其博士論文《撒拉語結構》中全面論述了撒拉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同時也對語音作了較為詳細的描寫研究,并附有詞匯集。2014年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白萍老師將這本書翻譯成漢語。這部著作的出版在突厥語言學研究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學界認為是一部關于正在消失的中國西部諸突厥語言和突厥語民族的真正有價值的文獻。
綜觀國外出版的研究撒拉語的相關文章著作,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語言學教授杜安霓博士(Arienne M.Dwyer)的專著尤為引發我們的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起,她多次到我國青海、寧夏等地對撒拉語進行實地考察,并發表了大量關于撒拉語研究的論文著作。她主要從撒拉語的歷史演變、語音、詞匯、語法特點及撒拉語中的借詞和其歷史背景、文化意義、語言結構、類型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因此可以說她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撒拉語研究的最高水平。
近年來,國內語言學術界對于撒拉語語法范疇的研究也日益成熟發展,這也得益于我國國內有撒拉族聚居的客觀優勢條件,以此通過充分的田野調查可獲得更多語料,同時使得語言研究調查更貼合生活。國內相關研究成果如下:
1985年,林蓮云在自己編著的《撒拉語簡志》這本書中根據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鄉的撒拉語材料,扼要介紹了撒拉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特點。這本書是在我國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撒拉語專著。
撒拉族本民族學者韓建業在發表的《撒拉語句子分類及成分》、《撒拉語詞法概述》、《撒拉語與漢語語法結構特點之比較》、《撒拉語動詞簡述》等多篇關于撒拉語語法范疇的論文中都對撒拉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描寫研究。
此外,另一位撒拉族本民族研究者馬偉于2013年發表的博士論文《撒拉語形態研究》中,將撒拉語形態置身于世界語言的變異范圍內來考察。同時,他采用語法研究尤其是突厥語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以體現撒拉語形態自身特點為語法描寫與分析的首要原則,全面地介紹了撒拉語的語法特點。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于1997年發表了《新疆撒拉語特點試析》一文。作者在文中根據實地田野調查語料,從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就每一個特點對維吾爾語和青海撒拉語進行了比較。
我國長期從事撒拉語、土庫曼語等突厥民族語言研究,現就職于中央民族大學的米娜瓦爾·艾比布拉教授曾多次去往國內撒拉族聚居地區進行實地調查,對撒拉語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同時也獲得了諸多研究成果。其在1998年發表的博士論文《撒拉語研究》中,從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對撒拉語進行了描寫與分析。其在自己撰寫的論文《撒拉語與土庫曼語的關系—兼論撒拉語發展簡》中,以執筆調查的第一手資料為基礎,對具有同源關系的撒拉語和土庫曼語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共同點進行了共時和歷時的比較研究。此后,她相繼發表了《撒拉語動詞陳述式研究》、《撒拉語的副動詞》、《撒拉語動詞祈使式探源》、《撒拉語數詞的特點及功能》等多篇關于撒拉語語法范疇的論著。
2011年,李增祥先生在其編著的《突厥語言學基礎》一書中全面論述了突厥語民族和突厥語、突厥語族語言歷史文獻的分期及分類,還論述了突厥語語族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特征。在該書的第五章第五節中介紹了有關撒拉語的語音和語法特點的內容。
由于我國從事撒拉語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在語言調查、資料收集方面具有優勢,同時發表了諸多論據性強、水平較高的論文,因此相比國外的研究成果,我國的相關研究在主題和內容等方面具有范圍廣闊、全面細致的特點。當然,不可否認國外研究者利用語言學理論和研究方法上的優勢,也形成了頗具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柴田武,關于青海的撒拉語[J],《東洋語研究》,1946年
[2]捷尼舍夫,撒拉語結構[J],1976年,莫斯科
[3]林蓮云,撒拉語簡志[M],民族出版社,1985年
[4]馬偉,撒拉語形態研究[J],2013年
[5]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新疆撒拉語特點試析[J],1997年
[6]米娜瓦爾·艾比布拉,撒拉語研宄[J],1998年
[7]李增祥,突厥語言學基礎[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
[8]韓建業,撒拉語與漢語語法結構特點之比較[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9]茹黑也木·吾斯曼,撒拉語國外研究概況[J],語言與翻譯,2016年第4期
[10]勞倫斯·馬奇、布倫達·麥克伊沃,怎樣做文獻綜述---六步走向成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阿迪來·依布拉音木(1994-),女,維吾爾,籍貫:新疆,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李敏(1995-),女,漢族,甘肅,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