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一定會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上留下它的身影。就在這一天,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講話,稱三大舉措維穩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資金入市,要求銀行穩妥處理股權質押,鼓勵險資入市;同一天,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人民銀行正研究繼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支持商業銀行擴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同樣在這一天,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喊話六大舉措提振市場信心。更是在這一天,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采訪,對當前的經濟金融熱點進行了回應。
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一行兩會”的三位掌門人,在同一天時間內集中回應近期熱點、表述未來政策走向,實屬罕見。關于這幾位大佬的講話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這幾天的分析文章可謂是連篇累牘,股市更是立竿見影,當天截至收盤,滬指上漲2.58%,創業板大漲3.72%。但這樣的講話,尤其是劉鶴副總理接受的采訪內容,其意義可是遠遠地超出了股市,而是對于整個中國經濟現狀的認知與回應。
對于股市的動蕩,劉鶴副總理說的三條原因和政府的五條措施非常清楚,最關鍵的是談到“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所以很多機構建議對中國股市給予高度關注,認為中國股市已經具有較高投資價值”。實際上無論是原因、措施還是判斷,都是讓大家對中國股市有信心。
而在采訪中更重要的則是劉鶴副總理對于當前人們對于中國經濟熱點的關注。對于處于焦慮中的民營經濟,他再次強調了民營經濟廣為人知的“五、六、七、八、九”(既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對于當下輿論中的“國進民退”論調進行了充分的駁斥與澄清。而他強調的對于民營企業的四個必須——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暫時困難,采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必須提高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自身能力,不斷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肯定了民營企業的作用,還給出了當下政府準備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扶助,可以說是給廣大的民營企業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對于中國經濟的焦慮還來自于經濟金融形勢和產業結構變化。劉鶴副總理對此明確指出,從金融領域看,貨幣政策穩健操作,金融結構性去杠桿穩步推進,各類機構不顧風險盲目擴張的沖動明顯收斂,投資行為趨于理性。對于現在金融領域的一些問題,應當是歷史積累問題在解決過程中的呈現,應該理性看待。而對于一些產業上的數字的減少和變化,則應該從更深層次來看待,這是產業結構變化升級的必然呈現,實際上過去3年來,中國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所以,不能因為一些一時數字的變化而焦慮,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但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說:什么貿易戰,什么順逆差,我認為對中國來說都無足輕重。目前最關鍵的是如何鞏固和提升企業家的信心!確實,在這樣的變局下,總的來說,當前問題極簡單,就是兩個字:信心。有信心就能贏得一切。而劉鶴副總理和“一行兩會”領導的講話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給予了我們最期盼的東西:國家的態度和我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