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 陸紅紅
摘 要:閣連科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文壇中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他對于鄉土中國提出了非常獨特的見解,所著的很多關于鄉土中國的小說也成為廣大讀者了解社會萬象的窗口。閻連科出身農村后進入大城市發展,他的很多作品在關注現實的基礎上也更觀照內在,所以他對于當代中國社會世道人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具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借助于對閻連科小說《炸裂志》中所構筑的鄉土世界展開分析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他所追求的審美情趣。本文首先闡述了《炸裂志》的鄉土主題,隨后從三個方面探討了閻連科在小說《炸裂志》中的鄉土中國抒寫。
關鍵詞:閻連科;《炸裂志》;鄉土中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
閻連科所創作的很多小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引發了評論界的關注,而《日光流年》、《受活》等小說的出版,更讓他直接成為當代文壇中不可忽略的作家之一。在閻連科所創作的各種小說中,鄉土小說占據著大部分的比重,從八十年代開始,閻連科就著手創作鄉土小說,他對于中國當代文壇的貢獻在于,其創作的鄉土小說作品中融入了對百年鄉土小說傳統的傳承,也蘊含了鄉土中國的美學價值,同時在創作過程中推進了我國鄉土小說寫作模式的創新。
一、閻連科小說《炸裂志》的鄉土主題概述
閻連科借助于自身的創作能力在為我們所進行的社會改造敲著警鐘,在對民族苦難最生動的細節刻畫中反映出極大的想象力,和其他很多鄉土作家所創作小說不同的是,閻連科具有非常獨特的思維與判斷意識,其很多作品基本上都是從內心真實的創作理念出發的,往往直接反映在感官意象和經驗性敘事上,依靠其寓言性的書寫方式,融入了怪誕又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閻連科小說作品中的主要目標是農民,《炸裂志》亦是如此,這部小說描寫了炸裂村在主要人物孔明亮等人的帶領下朝著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故事,小說中非常直白的描寫了人們在所謂的現代化發展中的扭曲思想與瘋狂行為,展示了人性被扼殺,人們慢慢失去過去的尊嚴與善良,這部分底層人的思想出現了變化,打破了法律的底線,擺脫了道德的約束,他們不了解的是,真正的富足并非單純的是現代化發展后物質上和金錢的滿足,而應當是思想與精神的豐富,炸裂村的農民在盲目追求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舍本逐末,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來實現自己的物質需求,這樣的結果最終是失敗的,也逐漸遠離真正的現代化。閻連科對于這些在現代化發展中瘋狂的農民保持著憤恨與同情的心態,恨的是他們為達到物質上的富足不擇手段,同情的是這些人逐漸偏離了正確的道路卻毫不知情[1]。
二、《炸裂志》的鄉土中國抒寫
(一)物欲沖擊下鄉土社會出現的崩塌
在閻連科的《炸裂志》中,他把觀察鄉土中國的視閾融入到歷史和現實的變革之中,對于社會發展過程中底層農民的生存情況予以深刻的描繪。和中國式經濟文明發展相對應的“炸裂”面貌,不管是小說中主要人物孔明亮、朱穎或者其他底層農民,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物欲和權力的驅使下對土地的內涵產生了懷疑,同時對鄉村傳統人生產生懷疑,于是在叛離中慢慢地拋棄了原始的鄉土風情以及人性之中的純真。
在《炸裂志》這部作品中,對于鄉土中國的生活現狀徹底還原。土地屬于鄉土文化的重要基石,農村群眾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源自于鄉土大地,但是城市化和商業化的逐漸推進讓很多鄉土村民紛紛選擇“逃離”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土地,也轉變了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拋棄了對鄉土的依賴。鄉土村民土地意識逐漸減弱,代表了鄉村文化的動搖,我們也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這片轉變了信仰文明與思想認識的鄉土大地已經淪為精神的廢墟。炸裂村的村民在金錢的腐蝕之后,把“偷竊”、“盜竊”認為是“卸貨”,其內心的良知早已在金錢的奴役之下逐漸消失,在經過700天的畸形發展和轉變中,炸裂村已經不復存在了,一列火車直接拉開了炸裂村朝著城市化發展的序幕,但越來越多的村民卻將暴富的原因——偷火車直接選擇遺忘。讓一個鄉村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與發展,讓鄉土村民的思想觀念從保守到開放的轉變,可以說是人心發生裂變的過程,在炸裂村,這樣的變化是以犧牲精神道德為代價的,《炸裂志》里的物欲遮蔽了村民的良知,讓人性中的黑暗面凸顯出來,這樣的描寫也是閻連科對魯迅等思想先鋒作家的致敬。
(二)城市化語境下鄉土社會出現的驟變
在這部小說中,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始終存在,農村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中的薄弱個體,一直以來的城鄉二元對立問題導致鄉土社會在朝著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社會主體的精神愚鈍開始暴露出來。《炸裂志》結局處,閻連科這樣寫道,炸裂村即將轉變為現代超級大都市,孔明亮由于失去權力而尋求三弟孔明耀的幫助,孔明耀認為實現超級大都市的建設必須要“五千條假腿和一萬個假手指”,以血肉為代價來推動超級都市的建設,這樣的描寫也是閻連科對社會中急功近利思想以及城市化發展中對生命漠視的直接揭露[2]。
小說《炸裂志》中,三弟孔明耀開始在軍隊中獲得戰功,但由于回鄉之后和粉香產生了一夜情,于是想盡辦法從部隊退伍,但最終卻無意得知粉香是個妓女,他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愧,覺得沒有了生活的意義,后來一門心思的投身于炸裂村的建設發展中,當他知曉大使館被炸的消息時,他狂熱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其開始在炸裂村操練軍隊,最后卻導致孔明亮所建立的炸裂大都市毀于一旦。閻連科借助于非?;恼Q的敘事手法描寫出孔明耀的孤獨,不管是小說中的孔明亮、朱穎,還是其他人物,可以說都是各存私心,每一個個體都充滿了悲涼和孤獨。小說中鄉土社會面對現代化發展的大潮,最終形成了巨大裂變,非常深刻的突出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被人們所忽略的“惡”,也讓炸裂村的村民付出了巨大的發展代價。
(三)作者自身思想意識中的“返鄉”之路
“鄉村”對于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詞匯,從某方面而言它代表了多重意義,對知識分子來說鄉村是精神故鄉,是農村文化的載體;而對于普通群眾而言,鄉村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最后凈土。鄉村承載著多元化的文化意義,讓閻連科的作品中常常蘊含了“返鄉”的主題。
在閻連科的《炸裂志》中,人們一開始逃離炸裂村而最終回歸,但返回后發現已經無家可歸。作者更加強調鄉村人民的未來出路,而底層農民的出路,直接的參照目標便是現代化大都市,怎樣類似于城市那樣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而不失去鄉土社會中僅有的美好,這也是閻連科在小說中所提出的疑問。牢固的鄉土意識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故鄉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成長的地方,也是最終應當回去的地方,然而在“返鄉”的道路上卻往往存在很多困難,于是閻連科選擇以再次逃離作為結局,從而借此和外部世界展開消極的對抗[3]。
在《炸裂志》這部小說的現實與歷史表達中,炸裂村中人性的沖突以及逃離還是堅守的選擇,在鄉土中國發展的大環境之下,閻連科在“堅守”主題下所描寫的是鄉村文明包含的思想觀念深深的存在于內心深入而不能化解。《炸裂志》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在城市化發展的沖擊和影響下,鄉土文化逐漸衰敗,農村過去所遵循的倫理道德也逐漸開始慢慢丟失,小說中反映出了人們精神家園破敗的悲哀。在閻連科的這部小說中我們還能夠看到作者內心深處所希望表達的一種返回精神家園的迫切渴望,然而“返鄉”對閻連科而言并非單純的是一種逃避或歸宿,在精神返鄉中作家設計了自己的鄉村樂土,同時以此參與民族文化的現代重建。
三、結語
閻連科曾說,將整個國家進行濃縮,把所有的事物都放在鄉村中,鄉村稍稍放大即是一個國家。在我國當代鄉土小說作家中,莫言描寫了告密、賈平凹敘述了商州,而閻連科則刻畫了河南耙耬。他利用自己獨特的寫作手法和敘述方式,他把獨特環境下、風土人情中生存著的底層農民群眾當作是主要的書寫對象,構建了一個獨具一格的鄉土世界。
參考文獻:
[1]余榮虎.論閻連科《炸裂志》對“鄉土中國”現代化的洞見與偏見[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01):63-68.
[2]于莉.歷史與敘述的寓言——讀閻連科《炸裂志》[J].文藝爭鳴,2014(04):138-143.
[3]楊劍龍,王童,陳蘅瑾.一部城市化批判的倉促之作——閻連科《炸裂志》三人談[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0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