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飛
摘 要:柳永是我國宋代時期的著名詞人,一生當中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羈旅詞,對我國詩詞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貢獻。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羈旅詞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次從意象表達、人物形象、結構布局以及修辭手法等方面對柳永羈旅詞的藝術手法進行了鑒賞,通過鑒賞,將詞人的羈旅愁情進行展現,進而增強讀者對詞人以及羈旅詞的了解,促進我國古代詩詞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柳永;羈旅詞;藝術手法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
羈旅詞是我國古代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詞人在異鄉所創作的詞,用以表達自己羈旅之苦、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柳永是我國羈旅詞創作的典型代表人物,對其羈旅詞的藝術手法進行分析,不僅有利于人們對羈旅詞的了解,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羈旅詞的發展,實現我國古詩詞文化的廣泛傳播與弘揚。
一、羈旅詞簡介
羈旅詞也可以將其稱之為行旅詞或者是記行詞,指的是詞人由于各種原因而遠離家鄉,并通過詞的形式對自己漂泊的辛苦、旅途的艱難、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故鄉的思歸等情感進行反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旦離開,不管是天涯海角,還是世事滄桑,不管是高官富貴,還是一無所獲,鄉土之夢都會伴隨左右。思念之情既是苦澀的,同時也是美好的。
二、柳永羈旅詞的藝術手法鑒賞
柳永是我國北宋的著名詞人,也是我國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仕途之路比較坎坷,因此其所創作的詞多數都是一些羈旅詞,其代表作有《雨霖鈴》、《雪梅香》、《玉蝴蝶》、《采蓮令·月華收》以及《戚氏·晚秋天》等等,其創作風格在于情景交融、音律婉轉、鋪敘刻畫以及語言通俗,具體而言,其羈旅詞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1、意象表達分析
對于柳永羈旅詞來說,意象不僅豐富,而且還很鮮明,通過對周圍景觀的生動刻畫,表達出詞人寂寞、孤單的思想情感。比如在《雪梅香》這首詞當中,詞人比較傾向于“殘葉”、“孤煙”以及“寒碧”等意象,通過對殘葉、孤煙以及寒碧等的描寫,既對當前凄涼的秋景進行了展現,又通過對上述意象的刻畫,將自己孤單、愁苦、迷茫以及凄涼的愁緒展現得淋漓盡致,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到詞的意象當中。再比如,在《玉蝴蝶》這首詞當中,所涉及到的意象比較多,其中包括“水”、“葉”、“花”“露”以及“月”等等,通過對梧桐葉的顏色描寫以及秋風吹拂水面的動靜描寫,營造了一種寒冷、凄涼的氛圍,同時也對詞人凄楚、無助以及失落的悲秋情懷進行了充分彰顯。實現了情、景的完美結合,通過景的蕭敗來襯托情的落寞。柳永的仕途之路比較坎坷,在容顏逐漸衰老之后,依然無所成就,即便是曾經當過官職,但在他看來也都是微官低職,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遠,因此只能將自己的理想抱負以及羈旅愁情融入到自己的詞當中,既是一種宣泄,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無奈[1]。
2、人物形象分析
在羈旅詞當中,柳永在抒情過程中,也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形象,為讀者營造了一種比較真實的畫面,讓讀者和其產生了共鳴。比如在《采蓮令·月華收》這首詞當中,就為讀者營造了這樣的場景:在平靜的水面上飄著一葉扁舟,船上所有的行客都在談笑風生,欣賞今天的晚景,只有詞人站在船頭處,回憶著剛剛和美人分離的畫面,無法對心中的惆悵和失落之情進行排遣。為讀者塑造了一個離愁無人訴,只能獨自感傷的人物形象。再比如,在《戚氏·晚秋天》這首詞當中,詞人為我們營造了這樣的場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獨自一人坐在江亭中,在凄涼的夜晚里獨自飲酒,一邊回憶往事,一邊感嘆人生。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孤獨無助、黯然傷神的老人形象。由此可見,柳永在對羈旅詞進行創作時,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僅豐滿,而且還非常逼真,不僅對抒情需要進行了有效滿足,同時也豐富了詞的故事性以及情節性,可以為讀者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其在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和自己產生共鳴,對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體驗,對直白以及孤立的表達方式進行了有效避免。
3、結構布局分析
從結構布局的角度來分析,不管是寫景還是抒情,都實現了情和景的有效融合,完成了情和景的巧妙過渡。比如在《雨霖鈴》這首詞當中,詞的上半部分對秋天夜晚的凄涼景象進行了刻畫,對凄涼、愁苦的氛圍進行了營造。接下來,在對人物告別場面進行描寫時,突出了詞的核心情感,即離別感傷。從寫景到寫人,將感情漸漸向讀者進行展示。由于要去求職做官,因此不得不和心愛之人分離,并且這一次的分離,可能就是永久性的分離。在詞的下半部分,詞人對感情進行了迸發、升華,首句中的悲嘆之情對上半部分進行了有效呼應,既承接了上半部分的情感,又實現了意境方面的融會貫通。其中,對于“楊柳岸”來說,雖然是對虛景進行描寫,對離別之后的寂寞、無助進行幻想,但是仍然在對戀戀不舍之情進行抒發,實現了情和景的有效融合。再比如,在《曲玉管》這首詞當中,是將情和景交替來寫的,也就是首先由景生情,之后實現了融情于景,最后直抒情懷,并循環往復下去,實現了情和景的有效交織。《曲玉管》也屬于相思之作,對詞人多情的一面進行了展示。詞的首句對秋天夜晚景色進行了描繪,營造了空靜的氛圍。之后“忍凝眸”對上句的凄涼景色進行了有效承接,詞人凝神目睹,對相思之苦進行了有效抒發,因此由景入情。之后的“斷雁”暗含了詞人的相思之情,并對后面的“思悠悠”進行了引出,體現出詞人對相思之情的感慨。接下來詞人便對往事進行了追憶,進而對“思悠悠”進行補敘與呼應。最后,詞人在往事追憶結束之后,又回到了眼前的情景,并帶著憂傷之情離去[2]。
4、修辭手法分析
柳永在羈旅詞創作過程中,也比較擅長運用修辭手法,通過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對景物進行了生動刻畫,同時也豐富了詞的意境,有利于增強讀者對詞中意象以及詞人思想情感等的體驗。比如在《望海潮》這首詞當中,在“煙柳畫橋”這一句中,將“柳”比喻成了“煙”;在“怒濤卷霜雪”這一句中,將浪花比喻成了霜雪,對杭州的繁榮與壯麗進行了有效展現,不僅音律協調,而且情致婉轉,再加上比喻修辭手法的有效運用,為景物描寫增添了新的活力。另外,在這首詞當中,也對對偶修辭手法進行了應用。在“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當中,實現了“云樹”和“怒濤”的有效對偶、“繞”與“卷”的有效對偶、“堤沙”與“霜雪”的有效對偶;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實現了“羌管”和“菱歌”的有效對偶、“弄”與“泛”的有效對偶、“晴”與“夜”的有效對偶;在“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中,實現了“市”和“戶”的有效對偶、“列”與“盈”的有效對偶、“珠璣”與“羅綺”的有效對偶,不僅增強了詞的感染力,同時也使得詞在讀的過程中朗朗上口,豐富了詞的藝術內涵。
總而言之,羈旅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詞人抒發羈旅情愁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世人了解我國古代文化、詩詞創作背景以及當時社會等的重要渠道,在理解、分析、反思的基礎上,與詞人產生共鳴,并對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反思,因此對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筆者認為,應該從創作背景、藝術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對羈旅詞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對世人進行警醒、進行鼓舞,消除他們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觀情緒,并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做一個對國家、對人們、對家鄉有益的人,實現自己感情和事業等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婧怡. 柳永羈旅行役詞作賞析[J].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6(3):82-86.
[2]陳蕾. 羈旅愁情,何以展現——柳永羈旅詞中藝術手法賞析[J]. 中文自修, 2016(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