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除了語言之外,信息還可以通過圖畫、動作等視覺語言來傳遞。視覺語言即可視化語言在信息傳遞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通過介紹語言的可視化、可視化語言的表現和可視化語言的優勢,體現可視化語言不可或缺的地位。
關鍵詞:語言;可視化;優勢
作者簡介:張文祿(1993.12-),女,漢族,山東濱州人,青島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2
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人們會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記事。在原始社會中有實物記事、有圖畫記事,還有原始社會末期的刻畫符號等,這些都是可視化的語言。可視化語言就是視覺語言。視覺語言是通過對原信息語義進行視覺元素的加工、組合而成,具備一般符號信息的直觀適讀性。[2]
一、可視化語言的形成
陸儉明先生說“語言是人類藉以思維和互相交際的一個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是一個變動的音義結合的結構系統。”[1]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人們會借助口語之外的其他形式,產生了輔助性語言,如文字、旗語、信號燈、面部表情、數學符號等。這些都是通過視覺感知信息,通過對外在形式的理解,最后在大腦中形成語言,理解所要傳達的信息。可視化語言是從人們的視覺經驗和生活體驗中產生并逐漸發展,或抽象或直觀地作用于人們的感覺器官。
社會是一個整體,人與人需要進行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除了運用語言,我們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觀點,還會用其他的表現形式,比如圖像這種可視化語言。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通過思維把語言轉化為可視的、比較直觀的畫面。
以前段時間網絡熱詞“藍瘦,香菇”為例,其充分展現了從語言到畫面轉變過程。網上他把“難受,想哭”發成“藍瘦,香菇”的音,把“nan”讀成“lan”是因為這個小哥的鼻音(n)和邊音(l)是不分的。把“ku”讀成“gu”是因為難以發出送氣音。“藍瘦,香菇”這兩個詞在網絡上開始流行,進而出現了一個藍色的瘦瘦的香菇的形象,成為了一個網絡熱圖。藍色給人一種憂郁的感覺,瘦能夠把人憂傷時的狀態表現得更為形象。藍瘦的蘑菇這個形象符合“難受、想哭” 這個情境。也就是說“藍廋,香菇”這兩個詞,一開始是以語言的形式,經過人們調動知識、記憶、經驗,對“藍瘦,香菇”進行再創造,于是有了一個這樣的圖片:一個藍藍瘦瘦的香菇,香菇上有一個視頻主人公難受的表情。如果不用“我很難過、悲傷、委屈”這些語言來表示人的感受,“藍瘦,香菇”這一圖畫就形象的體現了。
二、可視化語言的優點
1.直觀、便于理解。
信息的傳遞者通過思維將語義轉化為可視化的語言,使信息的傳遞者可以直觀地表述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迅速、直觀地接收信息。直觀、形象的圖像跟有形事物更為接近,更有利于人們的理解;抽象、簡單的圖式比較直觀,幫助信息接收者迅速從整體上掌握信息。
2.減輕視覺和腦部疲勞。
長時間地看密密麻麻的文字,會造成視覺疲勞,思維也會變得麻木。但是如果在文字中配有跟內容相關的圖片,或根據內容做一個圖示,視覺對象的改變,會使長時間盯著相同的事物的眼睛得到適當的刺激,視覺疲勞不會那么快的出現,大腦疲勞也會得到緩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3.促進思維能力。
在我們認識或解讀圖像或圖式類的需要思維的可視化語言時,需要調動注意和聯想這兩種方式。注意就是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時,會自動忽略其他元素,刺激的強度和受眾的心理需求等都是引起注意的因素。[3]聯想是在個人記憶的基礎上,當人們看到某事時會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當我們調動這兩種方式解讀可視化語言時,特別是進行聯想時,大腦會進行快速的思維,因此對可視化語言進行解讀能夠促進了人們的思維能力。
三、可視化語言的表現
1.可視化語言在文章中的體現
我們在讀文章時,除了文章要表達的內容,還有其外在形式。這里所說的外在形式,不僅包括文章的標點符號,還有文章的布局,文字的字體、顏色、大小、粗細,文章中的圖式等多種方面。它們作為文章的一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文章的標點符號
文章的標點符號給予讀者視覺刺激,具有斷句、幫助讀者分清文章的邏輯關系、幫助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功能,方便讀者閱讀、理解,節省讀者時間。例如:
①帝曰卿何知寡人不能用頗牧耶
②帝曰:“卿何知寡人不能用頗、牧耶?”[3]
③黃山的風景多美啊!
④黃山的風景多美啊?
例①②中,通過對有標點符號和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進行對比,發現標點可以使讀者更直觀、迅速地看懂這個句子,更輕松的理解內容。例③④中,對同一個句子加不同的標點符號進行對比,發現標點符號可以不通過語境來區分句子的語氣,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文章中文字的字體、顏色、大小、粗細
我們在一堆相同的事物中,往往很容易找到與之不同的個別事物。因為這個個別事物與眾不同,能對我們的眼睛產生刺激,讓我們輕而易舉發現它。如果在文章中,在清一色的文字中改變某些文字的字體、顏色、大小、粗細,會非常醒目,給予讀者視覺刺激,使讀者快速感知這些信息。例如:
①作為語言符號的音義結合體,有大有小。由小的音義結合體組合成大的音義結合體所依據的規則,就是語法。[1]
②大姐,……干脆我多借你點錢一塊買了唄?……但你想用別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錢買個包買件衣服出去旅游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這不合適(藍色)。[4]
例①②中,作者在推出定義或要突出自己觀點時會使字體的加粗或改變字體顏色,改變了字體的大小或顏色,能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這種通過字體的改變而吸引讀者注意力的可視化語言,與當今快節奏的快餐式閱讀相適應。這種可視化語言一般出現在公眾號里的文章里,既能使作者抒發自己的感想,還能使讀者快速提取整篇文章的主旨,是提高閱讀效率的一種便捷的方式。
2.可視化語言在廣告中的體現
廣告是一種充滿創造力的學科,它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圖畫,用一些別具一格的方式吸引人們的注意,從而達到它想要達到的營銷、警示或呼吁的效果。
廣告中會用到許多圖畫,圖畫是可視化語言的深度體現。圖畫更加的形象、生動、具有創意,能夠引人深思。圖畫這種可視化語言比文字涵蓋的東西更加廣泛,表達的效果更理想。例如:
①快遞廣告:亞洲澳洲,好似樓上樓下 ②汽車廣告:精準停車
在例①中是一個快遞廣告,把上下樓圖畫為亞洲和澳洲兩個大洲,兩個大洲之間傳送快遞如同上下樓之間傳遞快遞一般。用到了圖像的夸大修辭,形象地說明了快遞傳送的速度。這個圖畫不僅準確、直觀地傳達了內容,還調動了接收者以往的知識經驗、邏輯思維。在例②中是一個汽車的廣告,如果不看它的提示語,我們需要深度思考,仔細推敲才發現它想要傳達的意思。由此可知,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自身認知的進步,可視化語言也從簡單的象征、指示發展到更深寓意的表達,具有了更深的內涵。
可視化語言是語言的可視化的表現和結果,可視化語言不僅可以更直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使信息接收者從整體上把握信息、接收信息。可視化語言對現代社會的信息傳遞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3,63).
[2]王靜一.公益廣告中視覺語言的心理效應探析[J].四川:四川戲劇,2016.
[3]程毅中.宋元小説家話本集[M].山東:齊魯書社,2000.
[4]網絡文章.這錢是你找我借的,不是送給你的.http://wemedia.ifeng.com/34493886/wemedi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