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文
摘 要: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也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語文學習的根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良好的語文明白潛質,在學習其他學科時,理解題意不到位,分析能力差,往往越做越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驗
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師實行填鴨式教育,短時間內的確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對學生長遠發展來看,并不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高低并不是通過成績好壞來評判的。這也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學好語文,目的在于應用。根據多年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教師要充分備課,爭取事半功倍
小學生作為知識的受眾,往往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教師備課充分,吃透教材,對所講內容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時引入趣味性教學,準確把握整個課堂的節奏。往往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備課不充分,將嚴重影響課堂效果與效率。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做好授課前的前期準備,事半功倍。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備課上。力求通過詼諧幽默的講課方式,讓學生們愛上這門學科。
二、鼓勵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帶著問題聽課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在一節課結束時。我們很多教師經常會告訴學生預習下一課。具體預習的方向在哪里,并沒有指出明確指出。很多學生就會誤以為,我讀一遍就可以了。這也會導致學生對預習的不重視。甚至很多學生都是上課隨聽隨學,對教材所講內容并不熟悉。這樣的學習極具盲目性。講了不如不講。因此,在講課前,我會留幾道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敦促學生課下預習。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學習更有針對性。而經過師生之間長期培養出的默契,我的學生在預習時,可以自行解決課文當中的生詞讀音、意思等小問題同時也會搜集一些相關資料。對于一些課文出現的美文佳句,會做好標注。課上學習時,效率會更高。
三、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拓寬學生知識面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后,才能提高自身語文綜合能力。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語文能力的獲得往往從學習中習得。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才能運用。因此,我組織過多次相關活動。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通過開展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搜集資料選擇性引用觀點并結合自己的看法,爭取做到學以致用;第二種是開辦美言佳句文化展。學生們踴躍參與。主要是貼在教室內墻上,營造良好的氛圍。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無窮的。每人一句,不分享,始終是一句。分享將擴大n倍。這就是分享的力量。便于延展學生們的知識面;第三種是教師推薦優質課外閱讀書籍。有調查顯示,小學生大多喜歡閱讀,閱讀量也不低。然而語文閱讀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原因之一在于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經常選擇跟課文內容相關的配套閱讀或者是關于寫作的書籍,每個學生喜歡閱讀的種類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學生閱讀的“偏食”。為此,課上我經常向學生們推薦一些書籍,并做好講解。
四、了解學生學習差異性、因材施教
備課,主要還是備學生。作為小學教育事業的一線工作者,我們更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對癥下藥”,才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我的目標是讓班上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而現狀是班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良莠不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我制定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班里成立互幫互助小組,避免扎堆效應。基礎好的學生幫扶基礎較弱的學生,帶動學習。發揮優生的特長。中游學生肯學,對于這部分學生,我耐心引導鼓勵他們。對于懶散、學習不認真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我的學生一個也沒落下。并有針對性的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
五、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寫作,不論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哪個階段,在語文學習中都占有很高的比重。在小學階段,最初接觸作文時往往無從下手,甚至沒有材料可寫。抽象的寫作知識,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又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為此,我就從最簡單的方法講起,仿寫。選擇一篇簡單課文讓學生們仿寫。觀察文章結構,總分總結構還是分總結構;文章開頭與結尾之間的關系,是首尾呼應還是畫龍點睛。正文引用的名言美句,增添文章色彩。文章要保證真情實感,才能與讀者形成心里碰撞。仿寫,是入門的第一步。第二步,則向復雜方向發展。年級越來越高,一味的仿寫,容易限制學生思維。簡單的作文過于單調,慢慢加深難度,比如,給出文章正文,鍛煉學生自己寫開頭和結尾或者給出開頭結尾,對文章正文進行合理想象并寫作等。引入多種修辭,使文章“活”起來。鼓勵學生日常積累例子,活學活用。最后一步,教師要做好評價,對學生的寫作提出優缺點及改正意見,激勵學生進步。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課的思路和方法。只要是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方法都可以進行嘗試。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找到針對性的方法進行針對性教學,不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還有助于保證學習質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見,希望能給各位教師在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麗.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初探[J].四川科技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