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提出問題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產生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自主提問能力,教給學生自主提問的方法。然而在多年的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問題意識缺失現象特別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呢?
一、創造條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以“教”為主,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根本沒有思考的余地,也就難以提出問題,造成無疑可問的局面。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討論,合作,提問。例如,在課堂上不僅要給學生自學時間,同時更應傳授自學的方法,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學掌握知識的重點,能夠發現問題,提出有創建的想法。
二、轉變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想“問”
古人云:親其人,信其道。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學生把老師看做權威,“尊師重道”的思想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不可質疑的敬畏,從而造成學生從不懷疑書本知識和老師傳授的知識,而自己更多地扮演“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造成了學生的思維惰性,他們不想提出問題,也提不出問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生構建知識的促進者,由學生們的指揮者轉變為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的鼓勵者、贊賞者。教師要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對學生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對待,耐心解答,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挑戰權威,勇于提出問題。
三、積極評價,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問”
學生自主提問需要勇氣和信心。學生不敢在課堂中提出問題主要使存在“兩怕”心理——一是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難或不合實際,從而遭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二是怕自己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輕薄,從而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因此,教師要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情感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情感中思考問題。對大膽發問的同學,特別是對提出創造性問題的同學給予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感受自主提問的喜悅;即使學生提出不符合實際甚至是錯誤的問題,教師也不可以當面批評,應對學生的探索精神給予肯定,切實保護好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激發興趣,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樂“問”
“敢問”只是提出問題的前提,敢問并不代表愛問,樂問。我們還應激發興趣,創造情景,讓學生樂問。問題情境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創設問題情景使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的具體情況,營造一種現實而又富有喜吸引力的信息氣氛,以激發學生自主提問的興趣與動機。在教授新標準六年級上冊Module7 Unit1一課的熱身導入環節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Free talk 的情景:Last week,I visited the zoo.在PPT上呈現出大連動物園的微視頻時,學生的積極性倍增,此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平時“師問生答”的Free talk轉變成“生問師答”的形式,“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y trip?”由學生向我發問:What time did you go there?Who did you go with?What animal did you see there?學生開動腦筋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由師生共同研究回答,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新知識,提高了自主提問能力。
五、夯實基礎,采取有效教學策略,使學生會“問”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提問題。許多學生覺得沒有問題可問,主要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提出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地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要善于引而不發即要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思維,撥正學生思路,不代學生思考,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讓學生自己化疑解難。在講授現在進行時態的語法知識時,我采用觀察對比法和歸納總結法,將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羅列到黑板上:The cows are drinking water.The ducks are swimming.The rabbits are jumping.通過發問“What can you find about these sentences?Whats the same?”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和對比,發現這些句子的相同之處都有be doing這一結構,從而歸納總結出現在進行時態的結構。通過以問引問,引而不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知識的關鍵部分進行提問,啟迪學生思維。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采取有效教學策略,使學生有問,想問,敢問,樂問,會問,養成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提問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