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
作者:鄧清,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具體看來,環境藝術也就是指在進行環境設計時開展藝術活動,通過設計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比例、色彩等設計創新將藝術理念體現到設計作品當中。從眾多的環境藝術作品中分析得出,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都非常注重環境與藝術的關聯性,綜合考慮了生活中的很多要素。因此好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有指引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引發了我國的環境建設的浪潮,但是環境設計的時間并不長,僅僅只有二十余年。即使這些年培養了不少環境設計人才,但大多數只能從事低端的藝術設計工作,我國本土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很少獲得國際大獎,很少有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經典的環境設計作品不需要依靠大多數的設計師,而需要業界精英人士來完成。我國的環境藝術人才大多畢業于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一流名校,其他院校很少有開設該專業的,并且該專業開設時間短,相應的也就造成了我們業內的優秀設計人才非常匱乏。
這種現狀就造成了我國環境設計的藝術氛圍不夠濃厚,很多作品只是停留在圖紙上,沒有足夠的實施能力來完成它。相對來說,發達國家的環境藝術設計開始得比較早,藝術氛圍較為濃厚,出現了類似佐佐木葉、彼得.沃克等國際著名景觀設計師,他們的理論與作品風格對我們環境藝術的設計風格帶來了深深的影響。我們的確是要多學習西方環境藝術設計的精華,深入挖掘其設計內涵,而不是抄襲和模仿。現在,我國很多地區就出現了一些中西方建筑特色結合的失敗案例,既沒有體現出西方建筑的意境又失去了我國本土的民族特色,這樣的創新結合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起步較晚,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環境藝術設計,并且得到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這就導致我國居民對于生活環境和娛樂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對應的,就對我國環境藝術的需求急速增加。但是這種急速增加導致了很多病態設計的現象出現,在我國很多的著名景點,都能看到“拿來主義”的盛行,模仿、抄襲現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是直接照搬西方設計。這樣的現象對我國環境藝術的發展極其不利,一味的模仿抄襲絕不是長久之計,會引起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病態發展,讓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失去創作設計的熱情。
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國,在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建筑作品,在環境藝術上也頗有造詣,像故宮、頤和園等著名景點,其中的設計就頗有學問與講究。再加上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文化豐厚,雖然在我國本土化的環境設計越來越多,但是總會給人一種粗制濫造的感覺。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照搬現象嚴重,造成我國環境設計本土化發展緩慢,我國自古就是文明大國,祖輩留下的文化瑰寶是不能丟失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展導致許許多多的古建筑被毀滅,這些本土設計元素被設計師束之高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是文化的消失是一個國家與一個民族的悲哀,要堅定文化自信,讓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更多的和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結合起來。
針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出現的種種詬病,我們應該意識到本土環境藝術元素流失很嚴重,抄襲現象是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業的悲哀,在近幾年,也不乏有很多的環境藝術設計的精品出現,在這個文化多元的時代,要想堅定我國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更多體現我國的文化特色,體現各個地方的個性化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環境藝術設計所存在的問題,促進環境藝術個性化的發展。
要想實現我國環境藝術個性化發展,就必須改變我國環境設計一味抄襲、模仿的現狀。我們祖國五千年的優秀文明是不可小覷的,曾經有一位西方的學者說過,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全世界拿來采用。我們的祖先給我國留下許多優秀的作品,我們應該立足過去,參考過去的優秀作品,品味其中內涵,再和當代發展相結合起來。對待西方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要合理看待,真正弄懂其中的精髓所在,在結合本土化的基礎上,設計自己的作品,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照搬。我國也不乏有一些優秀的例子,同里有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其設計師王遠在結合美國國家公園的基礎上,同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歷史環境,把同里濕地公園打造成了兼具科普性和娛樂性的休閑公園。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全球第三,另外我國人口全球第一,因此我國具有巨大的市場,在環境藝術設計方面,也受到很多外商的關注,很多外商紛紛涌入中國市場贏取巨額利潤,外商往往利用強大的文化輸出能力影響我國居民,導致大量公民都感覺,外來的就是好的,針對于此,我國要大力培養文化自信,喚醒公民的本土意識。我國的設計師應該在研究本土文化上多下功夫,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把本土因素融入設計作品,在貴陽市的阿哈湖濕地公園,設計師就把這一點做到極致,公園就在原來的侗寨基礎上修建而成,里面不但有很強的現代科技元素,在公園內,隨處可見侗族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并且還有民族介紹、民族特色表演等,雖然是個現代化的公園,但是卻把本土民族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國一直倡導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充分體現環保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我國設計師深受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往往在設計作品中體現出被享樂主義操控的現象,不符合我國可持續道路。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尊重大自然,給大自然減壓,遠離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在設計作品時,深入考慮動物的生存居住環境。盡量利用循環材料,奉行環保主義,堅持以自然、綠色、以人為本。在我國四川省成都市的大熊貓繁衍基地,便是一個把科普、娛樂、保護大自然深度結合的旅游景點。里面竹林茂密,其溝渠式的飼養基地設計讓大熊貓很少受到外界影響,并且游客也能很好觀賞大熊貓的日常生活。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提倡的是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的作品,但是基于目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國要想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發展,還要客服很多困難既要學習西方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又要充分尊重本土化,尊重本地文化,轉變人們消費主義的觀念,從而有效實現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博.論家居中混搭風格的應用——軟裝設計的獨特性[J]. 創新科技.
[2]湯明霞.齊文化中裝飾元素的再利用及其符號學審視[J]. 管子學2014(03)
[3]李韜.先秦器物的裝飾藝術特征[J]. 民族藝術研究. 2014(06)
[4]賈鑫銘,王盡遙.合院式民居中的半開敞空間及裝飾藝術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顆印"為例[J]. 民族藝術研究. 2015(01)
[5]梁秋亮.試論環境藝術色彩的設計方法[J]. 輕工科技.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