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
作者:朱磊, 江蘇省泗洪中學。
中國的合唱發展水平相對于西方合唱發展水是滯后的。開展合唱課教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通過學習合唱,對音樂藝術有深一層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對合唱感興趣,他們才會自覺、認真地唱好歌,從而去把握各聲部的協和,努力展示合唱作品的魅力。合唱音樂不單是橫向的旋律線條變幻,還需要縱向的和聲及豐富織體的表現,才能形成合唱音樂的美感。
參加過一些合唱課程培訓后,我認識并了解了許多國外熱門的教學法。這其中包括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學”、奧爾夫及兒童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教學法和鈴木教學等。這些教學法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像是奧爾夫教學法是針對學前教育設計的一種教學法。還有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被公認為世界著名的音樂教學法。比較一番后,我認為柯達伊教學法對中學合唱教學會有更大的幫助。
柯達伊教學法創立于二戰時期的匈牙利,是以柯達伊名字命名的國際先進音樂教育思想,與奧爾夫教育法、達爾克羅茲教育法同為如今世界上比較領先的音樂教學法。柯達伊教育法重視民族音樂與合唱教學,主要教學途徑有:首調唱名法、科爾文手勢、字母譜和節奏法等為,強調音樂教育的全民性和民族性,對世界各國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柯達伊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音樂教育事業。他所創造的柯達伊教學體系包括內容比較多,大致分為首調唱名法、節奏讀法、字母譜和手勢等。而我個人比較欣賞柯達伊的手勢教學法。2011年版《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樂譜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這樣有利于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等實踐活動。”合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識譜、唱譜的能力。所以從初一開始,我就要教學生認譜。
柯達伊手勢原創其實是來自英國的約翰·柯爾文,柯達伊只是把它借鑒運用到自己的音樂教育體系中發揚光大。教師用不同的手勢動作表現不同的唱名,讓學生隨教師手勢直接唱出唱名,其直觀的表現效果對教學非常有幫助。最大優勢是幫助孩子把握音高位置,使聽覺轉為視覺,方便對學生進行音準的訓練。
在義務課程改革實驗班的教材中提及過科爾文手勢,在小學書中出現過這種與音階相對應的手勢。中學音樂課上學生已經認識科爾文手勢了。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去模仿手勢記唱名,而且將手勢更形象化的運用讓學生記的牢。
其中有許多學生的嗓音條件非常好,學校領導也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因此成立了校級合唱隊,讓我來組建和排練。這個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合唱隊初組建,生源大都是初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的還是童音,音色比較好統一,比較好塑造。有的正在變聲,不能長時間訓練,加之學生本身存在著音準問題,因此根本無法體驗到優美的和聲效果。
但是加入了科爾文手勢后,效果立馬變好了起來。讓學生先用柯達伊手勢練習歌譜,幫助學生很形象的記憶。然后和聲音程訓練時,我就會兩只手都用手勢,如一個聲部唱sol一個聲部唱ti,這種三度音程的和聲訓練,學生通過看手勢,比高低掌握音準。
想不到這個看似普通的科爾文手勢卻能給我在合唱教學中帶來收獲,讓我感嘆國外教育家是多么的智慧,他們對音樂教學做了巨的貢獻太大了。他們敢于創新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國內音樂工作者好好學習的,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必將成為當代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讓我們攜起手來帶領學生去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吧。
注:此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體衛藝專項,《基于柯達伊教學法提升音樂高考生視唱練耳能力的實踐研究》成果論文之一,課題立項編號: T-c/2016/18.
參考文獻
:[1]周曉藝.論柯達伊教學法在童聲合唱教學、訓練中的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7.
[2]張軍輝.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