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磊
中國園林景觀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從結構簡單的囿到唐宋寫意山水園林的鼎盛時期,園林景觀設計中文化元素顯得尤為重要,逐步從功能單一演變發展成為具有高品質文化內涵的園林藝術。園林創建的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行為。在古典園林建造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文化傳承元素融入園林景觀中,小到楹聯,大到總體景觀規劃設計都具有傳統文化韻味,彰顯出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矗立于世界園林景觀。
園林景觀設計作為文化內涵一種表達載體,與文化本身有著緊密的聯系。現代園林景觀更注重專業性和高品質,其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具有濃厚情感色彩,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法將個人的哲學理念、政治理想、文學修為、藝術審美等不同文化融入園林造景之中。
園林景觀設計作為特殊形式的藝術表現手段,主要將文化內涵的園林景觀中轉為使用者的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園林藝術屬于社會文化屬性組成部分,景觀設計師通過一定的景觀藝術形式詮釋自己對園林文化內涵的理解。園林景觀的文化傳承并不意味著物與物之間的交流,而是借助園林藝術來表達人文景觀傳承的設計創意,使用者從文化內涵角度解讀設計師的創意理念。
園林景觀文化傳承在時空上是連續的,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不可替代其他形式的語言文化傳承,景觀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的立體表達方式。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傳承還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超越性。超越性文化傳承具體表現在依據人類生存和發展規則,汲取原始文化遺產中傳承的文化精華,要懂得有選擇性的取舍和創新。
隨著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文化傳承對于超越繼承的觀念越來越重視,超越傳承對于文化內涵本身而言起到助推作用。文化傳承是通過繼承性與超越性的有機組合來影響人類文明,在人類社會文化發展歷程中,文化傳承對園林藝術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文化傳承具有獨特的繼承特征和延續的生存方式,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和景觀設計創新似乎是對立和不可見的,它們之間具有不同功能的文化屬性,而地方文化和鄉土景觀是延續文化傳承的具體媒介。古建筑、歷史街區、鄉土風情、民間故事等等成為文化傳承和景觀設計創新的重要樞紐。中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在文化傳承方面存在以下原因:
園林景觀的文化傳承應符合時代特征,不同時代的園林景觀都有其獨特的園林表現形式,任意文化形式的模仿都不具有代表性。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新技術運用于現代景觀設計,但運用其設計理念,而不是照搬其外在藝術形式。目前,一些過時的西方景觀設計的概念已被錯誤地引入中國,使西方的景觀形態成為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主流形式。在中國,盲目照搬和抄襲西方的景觀設計成為一種常態,一度被認為是一種時尚設計趨勢。其設計采用了大量的景觀道路、世紀廣場、羅馬柱式、歐式風格等西方景觀元素。迷失了其文化景觀的景觀本身和文化特色。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生態環境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組成部分,成為當地歷史文化遺產的關鍵要素。環境決定論認為,同樣的生態環境具有相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屬性,地域性生態環境保護包括人類生態環境和對當地文化生存的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和環境因素的溝通,環境的重新移植、組合疊加等技術運用創造了生態景觀和文化內涵的新空間,使整體環境與原城市歷史區景觀和諧統一。
園林景觀以服務能力為核心,以服務人們高品質生活為目的,設計師要能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正確把握當地的鄉土人情和習俗特點,才能更有利于創造新園林景觀。地域性景觀元素主要包括地形風貌、風土人情、民間藝術、建筑風格、色彩特征、日常生活用品等諸多方面。提煉出景觀元素經過多元化藝術加工并結合造型表現形式,在似與非似之間帶給人們無盡的想象力,促使園林景觀不斷提升文化內涵。
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下的園林藝術,孕育出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古今中外高品質園林景觀都表現在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從設計草案到施工實踐都注入景觀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藝術。中西方的園林景觀設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西方園林注重幾何美、圖形美,而中國的園林景觀藝術講究自然美,中西方不同形式的造園理念,卻在本質上都表達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他們借用花草、樹木、亭臺、樓閣、山水、雕塑等園林景觀元素在大地上創造園林藝術。因此,選擇性借鑒和合理利用才能使園林品質得到更好的升華。
隨著人們對景觀設計創新和文化傳承特征的深入理解,掌握文化傳承的鮮明特征,挖掘出自身文化內涵和藝術本質才有可能更好的創新和實踐。在文化傳承與景觀設計創新的道路上,專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為社會培養出大量園林景觀人才,從事景觀設計的專業人才正逐年遞增;更為明顯的是,在國際上我國園林景觀作品也能斬獲大獎。
當地鄉土風情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景觀設計區域性特征。在白宮旁邊興建黃鶴樓是不合適的,在蘇州花園放置凱旋門是不合適的。因此,受地域性文化傳承特征的影響,我們只有把當地鄉土風情和人文景觀精神融入設計理念,才能創造出更具活力的景觀作品。
信息化正在慢慢縮小世界間的交流圈,文化內涵的表現張力也被越來越重視和關注,文化內涵的審美標準也在不斷變化,促使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地域性景觀和文化傳承。確保文化生存的環境是保護文化的關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能更多的保留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地方旅游和經濟的協調發展,通過激活地方文化屬性和提升文化內涵,才能創造高品質人文景觀。
園林景觀設計對于表現文化功能具有積極作用,高端人文景觀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具有豐富的底蘊和文化內涵,在其景觀設計中能讀出更多的文化典故和歷史事件。能與使用者建立心靈交流,產生更多的藝術共振,不斷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文化傳承元素作為歷史文脈和景觀設計的靈感元素,包括地形、道路、路面、水體、建筑小品等設施。園林景觀中注重多元化元素的綜合運用,提倡人文情懷與文化傳承,突出景觀藝術形式與園林場景的互動關系。在創意設計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維觀念,因此,文化傳承元素作為代表本土文化特點的體系內容,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怎樣保留和提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觀元素是設計師首先考慮的問題。僅以經濟發展GDP評價模式對衡量地域性文化傳承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許多的鄉土景觀、民間藝術、非物質手工藝等逐步消亡。傳統節日、民俗風情、生活方式和區域產業結構如歷史文化遺產的形成,反映了不同標準的價值取向和行為,代表了景觀設計元素的發展。因此,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難以準確提取最具代表性的當地文化元素,這便要求設計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設計情懷,能夠長時間體驗地域性文化生活,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設計思維,才能從文化生活中激發創意和捕捉代表性元素。
繼承了原有的歷史文化和保護本土文化的土壤是提煉鄉土景觀設計的關鍵要素,建立一個具有人文特色的景觀元素不是對單一元素的堆棧,但需要繼續加工和藝術再創造,賦予原始文化新的功能和特性,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人文景觀。
借鑒大量的理論成果和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作品,也是景觀設計過程中采取的重要表現手段,在新的景觀設計中合理的運用這些成果的設計表現形式,能體現人性化設計和文化景觀的本質。
中國園林造景設計創意是無限的,其設計手法也是多樣的。在現代園林造景過程中,運用構思與構圖、對景與借景、質感與肌理、滲透與延伸、節奏與韻律等造景法則對提升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當然,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原有地形、綠色植被、氣候特征、水文條件和人文景觀特點,對于減輕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拓寬設計思路,提升文化景觀性能,豐富景觀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作用。
注釋:
[1][2]趙世偉,張佑雙.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3][4]蔣益.老街:城市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兼論長沙老街對城市歷史文化的闡釋[J].長沙大學學報,2004(4):6-9
[5] 曹福存,趙彬彬.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2014.
[6] 夏為, 毛靚, 畢迎春.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7]于珍彥.文化的傳承發展規律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1):14-15.
[8]孫居文.園林樹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9]王云才, 韓麗瑩.基于景觀孤島化分析的傳統地域文化景觀保護模式——以江蘇蘇州市甪直鎮為例[J]. 地理研究,2014.
[10] 李和平, 肖競.我國文化景觀的類型及其構成要素分析[J].中國園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