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考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學院
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領域的熱門詞匯,其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對促進我國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高職教育而言,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就當前情況來看,在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供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供給質量不優、高職畢業生難就業、用人單位招人難等問題,需要在把握國家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基礎上,創新教學體制和內容,改革培養模式,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供給。
頂層設計是指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于高職院校的資源投入,并且推進高職院校內“管辦”分離,給予高職院校更大的獨立權和自主權,促進高職院校的自主發展。而高職院校則需要認真理解供給側的理念,積極了解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產業需求,并以此作為調整專業結構的依據,淘汰與產業脫節的“劣勢”專業,重點培育優質與專業,實現教育資源的科學配置。
社會發展進步是促進教育改革的恒動力,而當前我國人才供給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才低端化、同質化嚴重,高新科技人才和中高級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等。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需要以市場和社會發展為導向,在了解企業崗位需求后,根據崗位需求設置培養內容,從而緩解人才供給矛盾,調整人才結構戰略目標。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是高職教育的生命力源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校企雙方應該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和實訓課程,建立實訓考核標準,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以校企用人標準和需求作為教學評價內容,增加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相關課程,使得學生了解責任和職業理念。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需要首先進行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政策,優化教育資源,給予高職院校更大自主權。并且通過社會需求導向,結合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法,以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要。
根據相關實驗表明,企業崗位需求主要是圍繞著通用能力、專業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三部分,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部分設計不同層級的教學內容,從而滿足學生的能力需要。低層級的學生需要進行通用課程的學習,只有通過考核才能進行下一層級的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系統性、進階性和持續性,能夠使得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
教師在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引導者,師資力量的強弱將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強大的師資力量則首先需要高職院校提高對于教師重要程度的認識,并改變傳統觀念;其次,完善“走出去、請進來”的培養機制,與企業合作,支持本校教師到企業中與員工共同進行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發,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水平,同時也鼓勵企業中具有權威性的技術專家到高職院校內授課,從而構建“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最后還可以借助行業的力量,從行業內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加快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水平。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需要及時進行考核與管理。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知,學習需要經過不斷的復習和鞏固,同時還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減緩知識的遺忘速度。因此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技能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比賽活動中,從而強化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驅動性。此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合作,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內參觀或者通過企業宣傳片、宣傳手冊等學習和了解企業文化、企業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運用供給側概念進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提高對于供給側改革和創新的認識,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充分考慮社會和市場人力資本的需要。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重視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高職畢業生的供給質量,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教育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