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星浩
(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學校,江蘇張家港 215631)
微課指的是依據新課標理念與教學目標,以視頻為載體,將教師在課堂上與課堂下教學活動中圍繞具體知識點的講解或教學環節設計錄制下來的一種教學活動。具體來講,微課具有效微不薄、步微不慢、課微不小和位微不卑等特點。研究實踐表明,將微課恰當引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可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1]。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微課構建高效課堂,是教師應該透徹研究的核心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恰當地劃分成多個細小知識點,用微課引導分步驟地研究,以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快速發展。
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相關內容的時候,需要學生扎實掌握其性質與概念,從而在探索判別平行四邊形條件的過程中,透徹掌握用對角線、邊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判定的方法,最終熟練應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將以下的典型例題設計到微課中:如圖1所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點E、F在線段AC上且AE=CF。證明:四邊形BFDE為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的解題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及識圖能力,用微課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解題中需要用到“對角線相互平分”或“兩組對邊相等”等判定定理,從而幫助他們理順解題思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一步步分析:要想證明四邊形BFDE為平行四邊形,可選用的判定方法有:①對角線相互平分;②兩組對邊相等。然后,再一步步找出解題條件與判定依據。最終規范寫出解題步驟。
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短小靈活、針對性強的特點,可幫助學生精準把握各個細小知識點,從而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更有針對性地思考數學知識,有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快速提高。

圖1
微課是初中數學復習教學的有益補充形式。課堂復習與總結是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內容,將微課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零碎的點狀數學知識,不僅可對一個章節的知識進行系統復習,而且也可對單一知識點進行針對性復習,以保證復習內容的凝練、簡潔、具體與全面[2]。
比如,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直接開平方是重點內容,也就是結合平方根的具體意義將某一元二次方程進行“降次”,變成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在具體的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用微課引導學生如何找出解題要點,從而讓他們在解題中,高效鞏固教材中的各個重難點知識。由于“一元二次方程”類題目的解答具有一定的規律,只有讓學生精準把握解題規律,才能切實提高解題效率與解題正確率。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用微課給學生展示多個“一元二次方程”式轉變成為 (mx-n)2=p(p≥0)或x2=p(p≥0)的形式的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可較為便捷地計算出:mx+n=±或x=±。需要注意的是,數學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通常都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將各種題目解答中牽涉的知識點系統地錄制成微課,盡可能提高知識點的串聯,并使之具備更為清晰的脈絡,從而使得學生在微課的引導下,對這些點狀知識有更好地掌握。
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應用微課,可充分利用微課可反復播放的優點,讓學生反復觀看數學重難點知識,從而為他們順利突破學習難點問題提供保障。
解題教學貫穿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始末,經典例題講解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提高例題講解效果,可幫助學生積累審題經驗,使得他們掌握解題方法,從而提高遷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相關內容的時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利用“線段圖”對行程問題中各種數量關系做恰當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利用速度、時間與路程三個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式并解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營造如下問題情境:樂樂和寧寧同時自相隔6千米的兩個地點出發,同向而行。樂樂每小時行7千米,寧寧每小時行5千米。樂樂帶了一只寵物狗,它一小時可跑10千米,寵物狗和樂樂一起出發,當它遇到寧寧之后就馬上轉向找樂樂,然后遇到樂樂之后立刻回頭找寧寧……直到樂樂追上寧寧才停下來。求寵物狗跑過的路程一共是多少?從題目來看,該問題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對初中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想順利解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用微課掌握一道類似的、較為簡單的例題:一輛貨車從某地出發,速度是98千米/小時,出發30分鐘之后,一輛客車也從同一地點出發,和貨車同向而行,假如需要1.5小時才能追上貨車,求客車的速度是多少。
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針對性強的特點,為學生講解類似題目,可幫助他們更為容易地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恰當列出方程式并求解。當學生掌握類似題目的解題方法與思路之后,再運用“線段圖”分析較為復雜的類似問題,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遷移應用能力培養過程中,難題及教學難點不知不覺就迎刃而解了。
微課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微課生動、靈活的特點,通過軟件演示、視頻或動畫的方式,引導學生感知數學概念的直觀形象,使得他們明確具體數學概念與鄰近概念的區別,從而讓他們透徹地領悟數學概念的本質。
比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運用微課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及三角形的內角和依次是多少;接著鼓勵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進行大膽猜測,并指導他們驗證結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激活學生思維進行思考,使得他們將未知多邊形合理地轉變成已知三角形,從而幫助他們找出解題思路。具體來講,將多邊形轉變成三角形的方法種類很多,教師可用微課啟發學生逐一列出五邊形與六邊形對應的內角和依次是多少,并指導他們細致觀察發現規律,從而自主歸納出計算多邊形內角和的一般公式,最終使得他們在具體應用多邊形內角和概念的過程中,對其有更為透徹、科學的掌握。
教學實踐表明,將微課應用到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可將原本抽象、艱澀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客觀與簡潔,有利于學生的精準理解,有助于學生應用數學概念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法,是教育現代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師應大膽探究微課教學法的應用方法與技巧,以便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開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