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民族主義被認為是印度假新聞的幕后推手之一。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報道稱,印度民族主義情緒上升正在推動當地普通民眾成為假新聞的傳播者。而一些右翼組織正是通過此種方式影響印度大選。
BBC在印度、肯尼亞和尼日利亞對普通民眾參與傳播假新聞的情況進行了廣泛研究。結果顯示,公眾人物類、文化保護類等民族主義內容在社交軟件WhatsApp上的傳播比例高達29.9%。分析認為,“對主流新聞媒體的不信任是促使民眾不加甄別地傳播未經證實信息的主要原因”。
BBC還分析了近20000個社交媒體賬戶和頁面,發現相比左翼新聞而言,鼓吹右翼思想的新聞內容得到了“強有力且連續的推廣”,因此認為右翼新聞傳播的網絡架構比左翼更具組織化。
《環球時報》駐印度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勝選執政后,與其緊密相連的印度右翼團體“國民志愿團”(簡稱RSS)的確推高了國內的右翼民族情緒。除了此前飽受爭議的“牛肉禁屠令”外,最近不斷發酵的“拉馬錢德拉·古哈事件”也是印度右翼團體在其中不斷推波助瀾。
拉馬錢德拉·古哈是印度知名歷史學家、作家,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印度歷史卓越的記錄者”,也是多部甘地傳記文學的作者。10月中旬,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大學宣布了古哈到該校任教的消息。很快,隸屬RSS的右翼青年團體“全印學生委員會”(ABVP)就向學校負責人提出了“重新考慮古哈先生任命”的要求,并遞交相關備忘錄,聲稱其作品“對抗印度文化和傳統”。11月1日,古哈在當地社交媒體上表示“由于超出其掌控之外的原因”,被迫決定放棄去艾大任教。ABVP隨后宣稱“這是一場勝利”。
當地輿論分析認為,古哈一直對印度民族主義政治等持批評態度,從而招致ABVP抵制?!拔覀儾幌M晃弧磭竦闹R分子加入教育機構”,一名ABVP成員對當地媒體表示,“他的作品鼓吹分裂主義情緒”。但有媒體揶揄稱,“這些人顯然并沒有讀過古哈的書”,暗示其抵制行動并非出于學術目的,而是針對古哈的反民族主義立場。
隨著近年來印度右翼民族主義情緒不斷升溫,ABVP成員人數也水漲船高,總數已經超過300萬。特別是包括莫迪在內多名政府現職官員,早年在該組織工作并擔任要職的人生經歷,成為吸引越來越多青年趨之若鶩的“金字招牌”。ABVP通過WhatsApp等社交媒體不斷發布帶有民族情緒的信息,有些內容明顯被夸大或扭曲,一些人甚至因此被逼致死。
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只是造成印度社交網絡假新聞橫行的一個因素,而非直接原因。導致印度假新聞泛濫還有很多原因,如個別地區由于信息閉塞、受教育程度低,民眾沒有能力分辨新聞真假,特別是對那些網絡流傳的“綁架兒童”“暴力殺人”等信息,往往是出于自保和自衛的心理“寧可信其有”。
事實上,印度政府從未放松對網絡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從源頭上加大了信息的過濾力度,除了要求WhatsApp等社交媒體采取措施自查自糾外,還在通過立法手段,力爭未來實現信息管理權本地化。另一方面,基層警務工作者也在提高執法能力。
盡管當前印度民族主義情緒烽煙四起,但將其簡單描述為網絡假新聞的幕后推手,有學者認為這確實有失公允?!霸谶@個互聯網假新聞盛行的時代,許多國家都面臨類似問題”,印度知名智庫辯喜國際基金會高級學者瓦德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達國家的媒體機構,同樣是有選擇性地制造假新聞。所以,對于BBC文章中提出的觀點也很難一概而論。在虛假新聞的背后,絕對不只是民族主義因素,也應該看到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等其他原因”?!?/p>
環球時報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