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泰國特派記者 范凌志

在空無一人的碼頭集裝箱堆場,將貨柜以誤差小于3.5厘米的精度抓起并放入指定堆位,這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都由控制室里小小操作臺完成,而這個操作臺甚至無需工人全程值守。8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振華重工提供自動化設備的泰國第一大港藍菜幫港的TerminalD碼頭見證了這極富未來感的工作場景。振華重工董事長朱連宇表示,港口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是對外開放程度最直觀的反映,振華重工將積極推動全球港口的升級換代,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游戲級控制”實現貨柜自動入位
從泰國的旅游勝地芭堤雅沿海岸線向北25公里,就到了位于春武里府的藍菜幫港,這里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據了解,藍菜幫碼頭Termi?nalD是振華重工在泰國境內第一個采用遠程操控岸橋及自動化輪胎吊的全新碼頭,預計2024年全部建成后將達到350萬臺標準箱的年吞吐量。
進入碼頭區域,明顯感覺這里的工作人員非常少,站在控制塔臺落地玻璃前,視野豁然開朗,跨度1.7公里的藍菜幫碼頭TerminalD盡收眼底。碼頭運行有條不紊,控制中樞的設備僅僅是兩個“游戲搖桿”配上幾塊顯示屏幕,仿佛電子游戲的操作平臺。
振華重工電氣集團市場專員王琛向記者介紹,從貨柜從船舶卸下,到集裝箱卡車找到堆場位置,再到輪胎吊將貨柜抓起精準入位,都通過內部無線通訊和車身感應器等一雙雙“眼睛”來自動引導,而工作人員可以在操作臺上觀察場內情況,并進行輕微介入。
程序如此智能化,那全自動精準入位的過程中什么時候才需要人工介入?振華重工電氣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助理江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首先,集裝箱卡車停在堆位旁,輪胎吊會自動下降到距地面約6米的安全高度,這時需要人工操作將貨柜抓牢再閉鎖,然后把貨柜拎起來到大概6米高的位置,在操作臺按下釋放指令,后面的程序就會令貨柜全自動精準入位,誤差小于3.5厘米。“全自動化碼頭非常省人工,本來一個操作臺就需要一個人,現在三臺機器才需要一個人,甚至一個人控制五六臺都可以。”
江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采用自動化輪胎吊的項目:“跟軌道吊相比,輪胎吊成本較低、轉場更靈活。”
因地制宜解決碼頭基建方案
在振華重工7日在曼谷舉行的“2018碼頭智能化解決方案交流論壇”上,振華重工首次發布全新一代的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智能集卡系統解決方案及無人機巡檢系統。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參會的200余名來自全球80余家碼頭的運營商大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總部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扎比碼頭首席技術官Angelo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公司上周剛與振華重工簽署一項設備采購合同用于港口擴建項目。對于升級港口的詳細計劃,他表示“我現在正在比較振華重工和其他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
目前,振華重工海外布局已經擴展到101個國家,而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和成本預期并不相同。振華重工跨運車項目研發經理胡中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不同的港口規模和用戶需求,一些港口無需增加基建成本,將開放道路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移植到碼頭封閉道路上是未來的趨勢之一。
自動化碼頭是未來的方向
有數據統計,全球已建成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有32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最早出現在國外,1993年世界上第一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荷蘭鹿特丹港建成,隨后英國倫敦港、日本川崎港、新加坡港、德國漢堡港等港口也相繼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隨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創新改進,目前自動化碼頭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和完善。
近年來,在陸續建設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港四期等國內項目的同時,振華重工也陸續獲得意大利VADO、印度ADANI和泰國藍菜幫等國外自動化堆場項目,以及近期的巴拿馬PCCP碼頭系統總承包項目等。
在采訪中,一些專家向記者談到了未來智慧港口“跨國遠程操控”的大膽設想。“利用時差,由一個國家的操作臺來控制幾個時區之外的碼頭,每個工作人員都可以朝九晚五地上下班,而碼頭則是24小時順暢運轉。”“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探索。”王琛對記者說,以自動化輪胎吊技術為例,現在集裝箱卡車糾偏時還需人為監控,以后還會把這個人工介入環節也去掉,實現徹底的無人操作。▲
環球時報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