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摘 要:每一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童話,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心理,激發他們的想象,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在教學中以聽激趣、以讀感悟、以說明理、以編啟想、以演內化這樣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關鍵詞:童話;課堂教學;想象
每一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童話,有童話陪伴的童年是快樂的、夢幻的。教材中的童話課文以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優美的童話形式,給低年級學生激起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針對小學生的心理,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始終將童話故事貫穿于聽、讀、說、編、演中,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以聽激趣
每一篇童話故事都是“趣味”十足的,都是學生所喜歡閱讀的。教師就應該在“趣味”上做足功夫,讓故事中的“趣味點”成為學生課堂或課余智慧火花相碰撞的“導火線”。如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課題產生質疑,然后再讓學生聽故事錄音,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來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通過這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去探究這個童話。
二、以讀感悟
童話的語言淺顯、生動、簡練、質樸,童話中總有一些膾炙人口的語言,人物對話中也不乏神來之筆,讓人讀后津津樂道。對此,教師可不能緣木求魚、棄本求枝,拋棄品味語言這個重要環節。品味語言是語文課堂的“根”,離開了這一點去談語文教學,那是無稽之談。如《小鷹學飛》中小鷹三次高興地喊起來:“我已經會飛啦!”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好好品味這句話。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這句話就像是一條線,把童話內容“拎”起來,對幫助學生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也有很大的幫助。如讀《蝸牛的獎杯》這則童話故事第二節中的“遙遙領先”這個詞,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第二節,再請學生根據自己所讀懂的課文內容,上臺用貼圖展現比賽場面。學生通過觀察畫面,理解了“遙遙領先”這個詞的意思,自然也能把這個比賽場面讀好。有的童話中富含對話,教師可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以便準確地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性格。
三、以說明理
每一篇童話都蘊藏著深刻的哲理,或有見地的思想,而這或許并不符合學生的“胃口”,因而在挖掘作品的主題思想時,教師除了正確解讀文本、深化文本外,還應該考慮如何使其主題思想吻合學生的思想“最近發展區”,與學生的思維相“鏈接”,最大限度地發揮文本的人文功能,從而熏陶、啟發、教育學生。如學完課文《猴子種果樹》后,請小朋友談談:如果以后猴子還要種果樹,你會怎樣提醒小猴?有的說:“小猴不要光聽別人怎么說,就怎么做,而應該相信自己,一定能種好果樹。”有的干脆說:“要是烏鴉、喜鵲等還來出主意,就捂起耳朵不要聽。”……有個學生的看法使人眼前一亮,她說:“我會告訴小猴,你可以在別的地方分別種上杏樹、桃樹、櫻桃樹,這樣每年都能吃到果子。”她的回答不得不讓人贊嘆。
四、以編啟想
童話故事是富于想象的,想象是童話的翅膀。一篇優秀的童話作品,它色彩鮮明、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因而,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童話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那根“情弦”,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讓學生進入童話中的人物角色中,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許多課文的結尾言已盡,而意未盡,于是我們可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思路繼續編下去。學了《狐貍和烏鴉》后,教師可讓學生再想想如果烏鴉第二次找到肉時,她和狐貍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她的肉還會不會被騙走?并讓學生以《上了一次當的烏鴉》為題編個故事。一個學生編道:有一天,烏鴉又找到了一塊肉,停在樹上。狐貍出來了,他看見了烏鴉的肉直流口水,他非常想得到烏鴉的肉,于是眼珠子一轉,又說起了甜言蜜語:“親愛的烏鴉,你最善良了,有了好東西肯定會同我分享的,對嗎?”烏鴉上了一次當,這次決定要報仇了,她把肉放進窩里,說:“狐貍先生,請你把眼睛閉上,我就把肉扔下來。”狐貍聽了,信以為真,乖乖地閉上了眼睛。烏鴉把早已準備好的石子扔了下去,狐貍一咬,“骨碌碌”,牙齒掉了好幾顆,“哎喲喲——”狐貍慌忙地逃走了。這時候,烏鴉高興地招呼她的孩子們來吃肉了。孩子們的故事豐富多彩,故事的內容其實就是孩子們自己思想言行的真實反映。
五、以演內化
低年級的課文中童話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將一些童話題材的課文進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編為課本劇進行表演。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他們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人生哲理,在陣陣笑聲中嘗到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這篇童話,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分組表演課本劇,組織大家進行評論,老師在重點、難點上作必要的指導,再引導學生討論,如對“狐貍想了想”一句,老師提問:“狐貍,你在想什么?狐貍對烏鴉說了三次話,烏鴉為什么有著不同的反應?”這樣就把烏鴉愛聽奉承話這個重點分析清楚了。“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這個難點也就不攻自破了。采用演課文劇的方法進行教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話教學,一定要教出“語文味”,而不是舍棄文本本身,去追求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視覺大餐。童話教學,更要教出“童話味”,只有課堂教學能充分詮釋“童話”的意蘊,使學生能在教師這個“引路人”“學生首席”的帶領下,在童話的百花園里流連忘返,駐足觀看,品花賞月,那才是真正的童話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泉根,趙靜.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297.
[2]洪訊濤.童話學[M].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26.
[3]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56-157.
[4]王志祥.淺析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課堂內外,2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