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東
摘 要: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要促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充分掌握運用語文規律,還應貫徹落實好語文學習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教育理念,從而有效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效果。主要詳細闡述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實踐的觀點”。
關鍵詞:生活;實踐的觀點;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能適應生活需要和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這種全面素養,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就必須把教育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
一、合理借助多媒體,再現課文描繪的生活畫面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自己的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為客觀事物,然后從客觀事物中獲得主觀感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實踐的觀點,就是一種在實際生活背景下的具體情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一定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合理借助多媒體或者情境創設,來為學生再現課文中所描繪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課文內容,把課本中的語言文字轉變為形象生動的生活畫面,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講解《雷雨》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生動形象的雷雨圖,再配上閃電的聲音,讓學生在這種有節奏的聲音中充分感受雷雨景象,利用多媒體和情境創設從視覺和聽覺上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讓學生憑借自身的豐富想象進入生動的雷雨意境中,促使各種信息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里,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生動的雷雨景象中,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課文內容。
二、注重創設教育情境,使學生聯系自身生活經驗加深感悟
一般兒童都是用形象、聲音和色彩以及自身感受來開展思維活動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在課堂中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內容中描繪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去體驗,從而加深學生的感悟。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挖井人的動作,這樣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的就不僅僅是黑白文字,而是充滿生機活力的實際生活世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深刻地領悟課文內容,又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感恩他人。
三、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人類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有意識地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收集資料和練習觀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他們接觸自然風光和文物古跡以及風俗民情過程中,他們肯定會產生很多疑惑,這樣就會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非常有助于增加學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當學生能把這些真正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們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現在許多家庭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于他們長期受外界影響,導致他們會產生許多不良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健全人格。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親情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首先就必須要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例如:在學習《怎么都快樂》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家庭中快樂的點點滴滴,這樣就能充分引起和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文章的內容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另外,關注社會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學生只是埋頭學習課本知識,將非常不利于培養他們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很難正確處理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正確引導學生從多方面了解社會一定能夠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成熟。多觀察和多聽取以及多思考能夠讓學生正確地看待和評價人和事,長此以往,他們在聽的時候自然就能抓住別人講話的重心,在說的時候也能清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感覺肚子里沒墨水了。
綜上所述,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在我們實際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把課本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教師一定要堅持實際生活并且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正確引導學生把所學的語文知識和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巧妙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水平,從而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農兵.“生活、實踐的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7(24):39.
[2]萬佩佩.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