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超
摘 要:結合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6》一課生字“塞 島 驕”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漢字的字理,聯系生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使識記生字變得情趣盎然、扎實有效,同時發揮漢字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識字教學;字理字源;扎實有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語言文字,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所以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出漢字的文化底蘊,關注漢字的字理,關注生活,使識記生字變得情趣盎然、扎實有效,同時發揮漢字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6》是一篇韻文識字課文。本課生字比較少,但三個一類生字“塞 島 驕”各有特點。從字音方面來看,“塞”字是平舌音、多音字,且易與同音字“賽”混淆。“島”“驕”韻母都含有“ɑo”,要嘴巴打開,發音才能飽滿;從字形方面來看,“塞”的筆畫最多,從第一次試教情況看,學生寫錯此字比較多;“島”字,學生會把其中的“山”寫小了,藏在“鳥”字中;學生書寫“驕”字的“馬”字旁會寫胖了;從字意方面來看,“塞”字意可以結合祖國版圖加以講解即可;“島”“驕”字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場景來理解。根據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樂于表現的特點,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此課識字教學。
一、字不離詞,字詞結合中理解字意,識記字形
師:長城又叫萬里長城,它是古代人民為了抵御邊界其他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所以長城以北地區又被稱為“塞北”。
師:“塞”是個平舌音,是這節課要掌握的第一個生字。誰來讀?
師:你讀得準確,在這兒讀“sài”,不讀耳塞的“sāi”。誰再來讀讀?
師:誰來給它找個朋友?
生:邊塞。
生:要塞。
生:比賽。
師:“比賽”爭的是“寶貝”,“塞北”的“塞”可是指祖國邊界險要的土地啊!(邊說邊在祖國版圖上比劃)
師:怎樣能將“塞”字記得更牢固呢?
生:動手寫寫,印象更深刻。
師:書寫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撇捺分開。
生:中間是三橫二豎。
師:我們一起書寫一遍吧!(教師范寫板書,學生書空,然后學生練習書寫。)
師:寫好的同學,好好和大屏幕上的字比對一下,上面的“宀”就像我們的房屋寬又寬,下面的撇和捺就像人的兩只手正在用“土”堵墻上的窟窿,中間三橫二豎要寫清。
由“塞北”引入“塞”字學習,字意蘊含在對長城的介紹之中及同音字的辨析中;接著通過從讀準聲母、讀準聲調、找朋友三個層次進行“塞”字字音正音;最后進行“塞”字形教學:觀察字形,說注意點;書空、書寫字形;結合“塞”字字源知識,強化字形,加深印象。
二、聯系生活情景,引入“島”字字源知識學習,識記字形,加深印象
師:這片藍色的區域就是海洋。仔細瞧,海水中還有凸起像小山一樣的陸地。走進仔細看一看。(PPT上拉近鏡頭,顯示水中有一片凸起的陸地,不一會兒從遠處飛來一只鳥,停在陸地上休息。)
師:誰來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鳥兒來到這兒休息了。
生:鳥兒落在水中的陸地休息。
師:人們根據這樣的情景創造了一個漢字——誰來讀讀“島”?
(學生讀準字音后,出示“島”字演變歷程: 島)
師:從古至今,漢字不斷演變,但有些部分卻始終沒變化。你能發現什么?
生:鳥的一橫變成山。
生:鳥的一橫變成山,山還要露一半在外。
師:現在有信心寫好它了吧!大家跟老師一起書寫一遍,加深一下印象吧!
生練習書寫。
師:相互評價一下,寫得如何,記住要抓住哪一點?
生:小山藏一半,露一半。
圖片演示島字的來源,島字字意一目了然;再引導學生觀察“島”字演變歷程,引導學生比較“鳥”與“島”的異同,識記字形;最后在練習書寫中強調書寫要領:小山藏一半,露一半。
三、在拆與合中學習形聲字,了解字意,識記字形
師:同學們,看看這幅圖,說說看到了什么?
生:人和馬比高。
師:仔細看看,人站在哪里和馬比高低的呢?
生:人站在屋頂上和馬比高低,這匹馬真高啊!
師:這就是“驕”,它的本意就是“六尺高的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指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課中的“驕”是形聲字,它有本課新學的部首“馬”字旁,所以“驕”字的理解要從說“驕”字開始。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驕”字圖,猜猜“驕”的意思;再引導觀察獨體字馬和馬字旁,提醒學生“馬”做偏旁要變瘦;接著聯系理解夏季的“驕陽”,談談“驕陽似火”的感受,想象“驕陽似火”下海島的生活情景,加深學生對海島的印象。
參考文獻:
[1]張慶,朱家瓏.詞串識字模式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08(1).
[2]楊新富.尋找開啟閱讀王國大門的金鑰匙: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識字5~識字8”模塊備課教學設計[J].人民教育,2015:15-16.
[3]王靜潔.淺談低年級語文“詞串識字”的教學[J].讀與寫,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