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燕
摘 要:故事情境教學是通過故事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教學方法,是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方法。運用故事情境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行為的導向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民俗文化是人類優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一個民族感情和行動的文化核心點,在小學品德教學中開展民俗文化教育,讓學生感受鄉土民俗文化魅力,激發其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如何把家鄉民俗文化以故事情境創設的形式融入品德教學中,提高課堂實效呢?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做的幾點嘗試。
關鍵詞:沙灣民俗文化;故事情境;小學品德
一、用多媒體創設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
小學生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動態畫面非常感興趣,思維很容易被激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種直觀,是一種發展觀察力和發展思維的力量,它給認識帶來了一定的情緒色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兼俱影、像、聲、光等功能,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選媒體資源,精心設計“課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有趣,為學生創設最佳的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激活學生的思維。
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變化著的人,變化中的家園》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個故事情境,以達成“知道改革開放以后,眾多農民進城打工為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一教學目標。課伊始,老師利用了多媒體新技術手段,剪輯了一段關于家鄉變化過程的視頻,形象生動的畫面加上振奮人心的音樂,向學生描述一個個家鄉變化的故事情境,把學生帶進變化中的廣州、變化中的番禺、變化中的新農村,學生一下子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中。接著,老師又利用視頻再現“托舉哥”周沖救人故事——一名三歲女童失足跌出四樓防盜網,頭頸被卡在花架格子中,外來工周沖果斷爬上三樓陽臺的防盜網,一手抓住欄桿,一手向上托住女童的身體,以免她呼吸受阻,為營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視頻信息的沖擊下,進入了故事情境,完全被感染了,不但感受到外來打工人員為家鄉的物質文明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還懂得農民工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行為給社會增添了正能量,把“廣東精神”發揚光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
二、以生活展現故事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生活,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認識生活、參與生活,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生活情境之中,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體會到知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在執教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家鄉水的故事》時,設計了“尋找家鄉水的故事”活動。首先,我從學生熟悉的名勝古跡“清水井”入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聞,激發探究的興趣。緊接著創設故事情境,聆聽一位沙灣老人家述說沙灣人以往在“清水井”取水、用水的故事,引導比較當年的“清水井”與現在的不同,學生不僅了解到“清水井”的歷史變遷,感受到水是維系人們鄰里情感的紐帶,而且在濃濃的鄉音中更加親近沙灣。其次,教師巧妙創設過去人們挑水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扁擔挑水的艱辛,深切了解到家鄉人取用水的不容易。接著,學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取水用水的故事,學生把課前調查到的“更早之前直接取用河涌水、井水——爺爺奶奶小時候主要飲用井水——爸爸媽媽小時候用井水、泉水、自來水——我小時候主要用自來水、瓶裝礦泉水、直飲水”等,不同階段不同的用水故事在小組和班上交流,以講故事的形式展開,切身體驗家鄉人對水的情感。最后,以圖片、視頻等方式補充有關番禺水廠的發展變化的資料,讓學生從直觀的、不斷變化的數據中進一步感受到家鄉人對水的依賴和使用的發展變化過程,水資源是有限的,但人們對水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從而讓學生萌發出要珍惜水資源的意識。“了解家鄉有關水的發展變化的歷史。”這一教學目標在此環節得到落實。
三、在故事中設置問題情境,豐富情感體驗
在故事情境中,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感悟故事當中蘊含的深意,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情感升華。我在執教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鄉音鄉情》一課時,在“樂探沙灣民間音樂”活動中創設一個個故事情境,如沙灣“何氏三杰”的創作故事、老師小時候跟隨父母到廣場觀看粵劇演出的故事,學生參加“私伙局”表演的故事等,在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從家鄉人的這些故事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暢談感受。一系列家鄉民間音樂文化故事資源無痕地融入教學之中,學生真切感受到沙灣人熱愛廣東音樂,更喜歡通過“私伙局”駐足彈唱、以曲會友、以樂傳情,這是家鄉獨特的“鄉音鄉情”。
總之,在品德課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不同的策略創設故事情境,不但能豐富課程資源,還能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了解家鄉,感受家鄉文化內涵,熏陶家鄉文化氣息,點燃熱愛家鄉、尊重家鄉人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傳承家鄉民俗精神,優化品德課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故事教育指南[M].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龍夢晴.民俗文化教育發展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6):79.
[3]王小平.沙灣民俗文化[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