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標
摘 要:結合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的完成作業獨立性差的特點,分析了學生在獨立完成數學課后作業方面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原因,闡述培養農村小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習慣的幾點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制訂規范的作業制度,對學生習慣的養成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習慣培養
在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巧妙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強烈的渴求,才能擁有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學生才會愛上數學,愛做數學作業,并能獨立地完成作業。
一、營造氛圍,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
學生是否樂意做作業,關鍵在于學生看待和接受作業的態度。因為學生喜歡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所以教師要爭取家長支持,并引導家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作業環境,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少一些全程參與到孩子的作業過程。例如,明確要求家長法:先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然后再幫孩子檢查、糾正,并加以評價表揚。這樣學生就會慢慢養成獨立、自愿地去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活動熏陶,理解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
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獨立完成作業的意義,教師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今日畢今日獎”。教師每天都要對前一晚作業的情況進行總結,表揚完成好的同學,并對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同學進行監控和追蹤,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作業的重視,從而也引起學生對作業完成的重視。通過教師的總結、獎勵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當天的功課剛學過,印象還比較深刻,做起來輕松,準確率高,完成時間短;如果長時間累積在一起,不及時穩固所學知識,下次遇到就會覺得比較困難,極有可能養成抄襲他人作業的習慣,如果今天的作業完成了,明天的新課就容易聽懂了。
三、精心設計,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1.數學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位學生,根據每位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編排時由易及難,層層推進,讓學生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例如,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后,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習題:
(基本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
(24÷2)÷(6÷□)=4 (24÷3)÷(6○□)=4
(24○□)÷(6×12)=4 (24○□)÷(6○□)=4
(2)根據280÷70=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
28÷7= 16800÷420= 2800÷700= 14000÷3500=
(3)口算下面各題。
320÷80= 7200÷900= 4200÷20= 96000÷300=
(對應練習)
2.精選習題。在浩如煙海的數學習題中,怎樣從中找到恰如其分的習題,這就需要我們在“精”字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之后,可以選擇這樣一道習題: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理由。
這一道題,從橫的方面溝通了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而且溝通了除法與分數的關系,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面的知識。這樣的習題難易適度,也能發揮它的綜合效能。
3.數學作業要有啟發性。啟發性的作業能讓學生懂得做作業與完成作業的關系,使學生改變拖延甚至不交作業的情況,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指引學生歸納、復習、整理知識點,做題時應認真審閱題意,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后再開始做作業,完成后及時檢驗一遍,使準確率得到提升。
四、規范要求,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
學生對作業要求的明確程度嚴重影響其完成的質量,所以教師應明確作業要求,規范做法,并在實施中嚴格要求學生,并做到保質保量。
1.認真完成作業。字體要書寫工整、格式正確、不出現錯別字,做有圖的題時一定要用尺子和鉛筆等工具,算式要規范。
2.先復習再完成作業。復習是對當天學習的知識再次學習,對新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再開始做作業。
3.仔細檢查。學生完成作業后不要和別的同學核對答案,也不要問家長和老師做得對不對,獨立檢查作業才有利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老師、同學和家長的幫助啟發再獨立完成。
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效,而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堅持不懈,才能形成和發展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按部就班的,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總之,我們要重視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通過多種手段、方式讓學生及早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讓學生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才能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曉云.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02.
[2]王軍虎.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