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梅 馬麗亞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討《傷寒論》中祛濕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痛風性關節炎患者92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中藥熏蒸法治療,研究組給予《傷寒論》中祛濕法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傷寒論》中的祛濕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關鍵詞 《傷寒論》;祛濕法;臨床療效
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囚患者體內堆積了太多的濕氣,導致關節部位發生軟骨或骨質疏松等現象,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炎癥,嚴重者會給患者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祛濕法是一種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法,有利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且治療效果較好,被認為是目前臨床上最合適的一種治療方法。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痛風性關節炎患者92例,采用抽簽決策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6例。研究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6~ 68歲,平均(52.36±8.12)歲。對照組男32例,女14例;年齡35~ 72歲,平均(53.94±7.2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發病癥狀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陛。
方法:對照組采用中藥熏蒸法治療,根據患者病情調配不同劑量的藥材,利用熏蒸方式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傷寒論》中祛濕法治療,根據患者病情選取藥材,根據患者意愿以及要求選擇合適的祛濕法。如《傷寒論》中的豬苓湯,主要是利用陰傷水熱互結的方式進行治療,取陽補陰,提高患者體內的陽氣,減少體內的濕氣,進而提高自身免疫力,達到清除體內毒素、治療關節炎疼痛的目的。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痊愈,且治療前后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②有效: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雖有輕微的不良反應現象,但對治療效果無任何影響,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也無任何影響;③無效:治療后患者病情無任何好轉,甚至有所延展,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規律。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分為3種類型,急性關節炎、間歇性關節炎以及慢性關節炎。若不到及時治療,很容易損傷關節,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從而影響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所應用的祛濕法是目前臨床治療中較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傷寒論》中所講的祛濕法包含多種,但本質均是通過消除患者體內的濕氣而緩解病情直至根治。主要是利用一些治濕的中草藥解決患者關節處的病痛且不含任何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除此之外,《傷寒論》中的祛濕法同樣適合于治療糖尿病、癌性發熱以及多種頑同性皮膚病等,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傷寒論》中的祛濕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顯著,臨床療效好,患者滿意度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操作簡單,只需采用專業的手法以及規范的治療方案即可促進患者康復,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付艷麗,林燕,段春燕,等淺析《傷寒論》中祛濕法在臨床中的應用[J].陜西中醫,2017,38(6):780-782
[2]王國力,趙琰,王慶圍,等.淺議《傷寒雜病論》和《臨證指南醫案》對通陽祛濕法的運用[J].環球中醫藥,2016,9(6):712-714
[3]郭明章,陳少芳《傷寒論》辛開苦降法之淺析及臨床運用[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16(4):50-51,54.
[4]楊越,夏庭偉,尹濤,等.探析《傷寒雜病論》頭痛病因證治思想[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7):907-909,913
[5]王海明,郭希勇《傷寒論》治療濕證八法簡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