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珊
摘 要:美術課堂管理要自覺能動地采用教學情境、教學手段、評價方式和自主學習的方法,以促進美術課堂的生動有趣、豐富多樣、公平公正地發展。結合教育實踐,闡述了如何在小學低年級的美術課堂中實施自覺能動的教學管理。
關鍵詞:自覺能動;美術課;課堂管理
自覺能動性在美術教學中指:讓學生用有意識的力量去積極自由地參加美術活動。要求教師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地位,根據學生積極熱情的心理特點和課堂上活潑好動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及和諧的學習環境。將美術課中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與井然有序的課堂紀律相結合,真正學會感受、欣賞、想象和創造。
一、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管理
低年級的學生經常在美術課堂上出現不專心、插嘴或不積極的現象。因此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學生對于新學期的美術課總是充滿了期待,因此第一堂美術課我利用了“美術王國的列車”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對美術課有了更多的想象和向往。“美術王國里有一座世界上最美麗最神秘的藝術城堡,許多愛畫畫的人都向往著有一天能夠去藝術城堡中學習,但是要去美術王國只能坐上美術列車才能通往,小乘客們還需遵守列車的要求,然后經歷重重難關,才能順利到達?!崩眠@種故事情境式的方法使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和你一起沉浸在童話故事中,這樣的美術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課堂常規得到了更好的管理。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盵1]
二、豐富多樣的教學管理手段
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無意意識占主體的發展規律,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美術創作中。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驗:
1.繪畫游戲——激發創造,體驗學習樂趣
德國的美學家席勒認為,藝術來源于游戲,藝術發生的真正動力是以外觀為目的的游戲沖動。[2]所以幫助學生發揮他們創造的原始沖動,啟發對繪畫的熱情和表現是美術老師的重要任務。在《春天的色彩》一課中,我給學生欣賞吳冠中的《春如線》《春風陶柳》的作品,讓他們把自己想象成小蝌蚪、小線條,用做游戲的形式自由自在地來畫畫,讓課堂變成游戲的樂園,不僅學生學得輕松快樂,老師教得也特別有活力。
2.室外寫生——改變環境,拓展思維再現
低年級學生的繪畫語言大多來自對已有物象記憶的再創造和想象,因此,將美術教室放在室外開放的空間里,能夠打破他們對固有物象的思考,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拓展他們的眼界和思維。在上《花的世界》這節課時,我讓他們自己感受校園中不同的花,比起在教室里上課學生更能自由地表達想法。有的孩子在觀察的時候他們會用手去摸、會聞,會近距離地看,有的孩子會提出許多奇思妙想。這樣的美術課再也不只是畫幾朵小花、一棵大樹、幾個蘋果那么簡單了,而是真正地走進大自然與自然生活融在一起的一門綜合藝術課程。
三、公平快樂的評價方式管理
有人曾說過,“要是每一個孩子的詩情畫意都能得到人們的欣賞鼓勵,從而獲得健康的成長,那么,世界將不愁成為一個富于詩情畫意的世界?!币虼恕靶」Σ毁p,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盵3]教師對學生評價管理的方式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的實施情況以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期待和愿望。
在美術課堂教學實施中,我會利用一些新穎有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到美術成功的樂趣。例如,在《畫自己》一課中,我讓學生將作品貼到教室的展板“班級閃亮小明星”上去,然后投票評出獲勝者;在《畫電視》的評價展示中,我讓學生將作品編成小故事邊講邊演示自己的連環畫電視?。辉凇额^飾》一課中,我為學生開展了一次頭飾設計發布會,將教室變成舞臺,將學生變成模特。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老師則是課堂的指路者,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公平快樂的學習氛圍。
四、以生為本的自主學習管理
在小學低年級的美術課堂管理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對每個學生都要給予相同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肯定每個學生對美術語言不同的表現方式,鼓勵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發展的可能。學生的創造力是極為豐富的,教師如果再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嚴格要求學生,反而會扼殺孩子們想象的天生才能,有時候你拋給他們的是一塊磚,引來的卻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因此,在課堂中要允許學生出現不同的聲音,避免用標準答案和已設計好的答案去套入你的問題中去。
以生為本的教學管理強調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就是學生承擔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承擔好自己的責任,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課堂紀律、作業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為學生挑選了每個組的美術組長,讓他們成為學生的小老師、老師的好助手,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幫老師完成好教學管理的工作,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美術創造是快樂的、直接的、感動的,學生的心理是單純的、無意的、自由的,課堂的管理是變化的、多樣的、能動的。只有將三者相互融合、滲透、統一才能自覺能動地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讓學生插上翅膀去體驗學習的旅程。
參考文獻:
[1]陶行知.名家談教育[M].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01.
[2]曾繁華.席勒的人文理想[D].西安外國語大學,2001.
[3][漢]王石公.素書六章[M].武漢出版社,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