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農村低保即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它的保障對象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農村低保對于改善農村貧困家庭生活條件意義重大,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目前農村低保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以最大發揮農村低保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低保;問題;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村干部謊報瞞報
在以前部分村干部對于不是自己的親屬,直接讓對象本人出錢才給予辦理,否則找各種借口推脫,現在這種情況逐漸消失了。有些真正貧困的群眾并沒有享受到國家的政策;相反,出現“人情保”、“關系保”的情況特別多。現在這種情也逐漸減少了,甚至沒有了。
(二)對于申辦低保的對象,鎮上不清楚情況
在入戶調查欄中,村上寫得不清楚,有時存在虛報、弄虛作假的情況。比如申報人子女情況寫得不清楚,隱瞞子女有車、有房、有店面的情況;一對夫妻,只申辦其中一人,而另一人則隱瞞不報;申報人不符合現在申報低保的條件;符合條件的夫妻,提供不了證明;申報人子女不配合,不愿意提供身份證復印件。鎮上目前沒有權限查詢子女的購房購車等信息。
(三)低保政策宣傳不到位,村組干部和群眾對農村低保工作存在片面認識
在村社干部和群眾中,不少人對農村低保制度法制性認識不足。認為農村低保是黨和政府的一項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給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操作隨意性大。有的干部在審核、確定低保名單中優親厚友,沒有樹立“低保高壓線”意識。群眾拿不到低保還被認為是沒有本事,或者是和干部關系不到位。還有的群眾覺得隔壁的鄰居都能享受低保,每個月不僅有錢領,而且對于民政上的政策(醫療救助、大病救助)都會優先考慮低保人群,所以大家都有想吃低保的想法。于是不符合條件的群眾就無理取鬧,要求吃低保。還有就是他們的心理在作祟,別人能吃低保,為什么我就不行?
(四)低保優惠政策帶來負面效應
近年來,因低保衍生的優惠政策較多,如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就學救助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導致低保對象生活水平常常超出處于低保邊緣群體家庭的總體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不是十分貧困甚至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也爭著去申請低保,有很多人甚至以吃低保為榮,吃不到低保他們就想方設法找政府上訪,長期纏訪的結果是地方政府為了穩定而妥協,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有問題就去上訪,上訪就能吃低保”,對這部分人管理難度較大,同時也給民政工作造成了很多無謂的上訪壓力。
(五)低保對象認定難度大
低保對象家庭收入、財產及支出難以核準。現行低保對象納入的基本條件是計算申請對象共同生活成員的人平均收入或純收入,收入達不到當地現行保障線標準的才可以享受低保。這個基本要求實際執行起來,存在很多困難。大部分低保對象都想隱瞞自己的財產收入,對于財產等基本情況發生變化時,不愿意主動申報,造成隱性收入無法準確量化和認定。困難農戶外出務工人員收入或臨時性收入計算難;確定農戶具有法定贍養、撫養關系并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全體人員收入難;因生病、上學等原因家庭支出費用巨大,導致家庭收不抵支,生活困難情況難以把握。由于家庭收入存在一定的隱蔽性,往往難以掌握真實的情況,很難準確計算出家庭收入數額。很多時候面對具體情況,是依靠調查者或評議者直觀的感性認識來明確納入對象,這會直接導致在對象確定上的不嚴密性。
(六)程序操作逐漸規范到位
在以前應按照個人申請—村民委員會初審—鄉鎮政府審核—區民政部門審批的程序辦理低保。而在以前實際操作中,村上和鎮上并沒有嚴格執行操作程序,如民主評議、張榜公布等環節不到位,群眾意見較大。現在是集中社員召開民主測評會,評議是否符合申辦低保的條件,然后村上公示,鎮上過黨委政府審核通過,張榜公示,最后報縣民政局。
(七)基層農村低保工作人員嚴重不足
鎮上除了兩位主任,就剩一個工作人員,一個殘聯干事。一位主任管殘疾、優撫復員軍人,另外一位主任和工作人員則低保、特困人員、孤兒、留守兒童等一起抓,嚴格的說應該低保、特困人員分配到兩個人手中。同時主任和工作人員兼職村上的工作,下鄉時間較多。有時工作上人員變動,容易造成工作脫節,影響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于申報上來的低保,需要入戶調查,那么在人員、工作經費上都難以全面滿足,以至于耽誤每個季度的上報時間。現在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而人手只少不多,嚴重影響工作安排進度。
(八)動態管理存在問題,保障對象“易進難出”
大多低保對象是從低保實施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變動的(主要是“4050”人員)。很多干部在對待低保戶“4050”人員退保問題上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思想,怕得罪人,又拿著這個做人情,該核銷的不核銷,“應退盡退”還存在不少問題。經了解,有的低保對象已死1年,卻還在領取保障金的現象。全鎮整體上還沒有切實做到農村低保動態管理,沒有完全做到保障對象“有進有出”。村上每次是年初年檢低保和五保,然后就是下半年九月份年檢,平時一般都不會每個月主動清理死亡名單、以及已經買社保,或者已經脫貧,不該在享受低保的條件。還有一些對象是維穩對象,村上鎮上不敢取消。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強農村低保政策的思想認識和學習宣傳工作
鎮村干部要進一步提高對低保工作長期性、重要性的認識。低保是政府對其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社會救濟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村組干部要摒棄自己為政府,為人民工作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就應該享受低保的想法。鎮黨委政府應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有效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農村低保政策,讓廣大群眾知曉農村低保政策,進一步理順群眾情緒,消除群眾誤解。農村低保是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的主體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線,農村低保工作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社會風氣營造的重要問題,要真正做到“應保才保”,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這樣才能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維護社會穩定。
(二)準確界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包括因缺少勞動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因災、因病及殘疾致貧的家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及無法定撫養義務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完全公正公平確實較難,農村低保有別于城市低保,它的對象更接近,收入更隱蔽和模糊。如果界定低保對象?可參考“九進九出”的標準,切實做到該進的進,該出的出。
“九進”:①因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的;②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重度精神病人;③家庭主要勞動力患有癌癥或重大疾病無法正常生產的;④家庭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損失嚴重的;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和孤兒;⑤沒有納入農村五保范圍,但無收入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撫、扶)養人的“三無”特困人員;⑥生活困難、年老體弱、農田無法耕種、無其他經濟來源的特困農戶;⑦田地面積少或因國家建設征用全部土地,生活十分困難的無業人員;⑧家中老人常年臥病在床或行動不便,子女盡孝照顧受到公認的;⑨符合農村低保標準的其他農戶。
“九出”:①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故不從事生產勞動、游手好閑的;②近期兩年內有購房、建房或其它投資行為的;③出資安排子女擇校讀書或留學的;④穿金戴銀,日常生活消費水平明顯高于最低生活標準的;⑤無明確家庭收入,但農戶中正在將汽車、摩托車、空調、冰箱等作為生活消費品使用的;⑥有吸毒、賣淫、嫖娼、賭博行為或因其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⑦依法具有贍(扶、撫)養關系、且法定贍(扶、撫)養人有贍(扶、撫)養能力,但未履行贍(扶、撫)養義務的;⑧違犯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造成生活困難的;⑨違法違規生育或收養兒童造成家庭困難的。力爭達到一個不錯、一個不漏,真正讓那些連溫飽都難以維持的農村貧困人口在政府的幫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權。
(三)落實三榜公示,防止“人情保”“關系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陽光低保
要始終堅持申報對象公開、家庭經濟收入公開、審批金額公開的原則,把農村低保工作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必須在鎮村兩級建立永久性公示欄,并將動態變化情況及時進行公開,至少做到每半年一公開,及時接受群眾的監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實現真正的陽光低保。這點很重要,很多鎮村干部不重視,把“公示”看做“多此一舉”、“走走樣子”。在今年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讓人認清了曝光威力遠遠大于其他處罰的現實,只要切實落實了公示制度,就能讓不該要的人伸不出手;該得到的人,能從人后走到人前。從而杜絕人情低保、關系低保、混吃低保、騙吃低保等現象的發生,確保農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強動態管理,讓農村低保“進得去、退得出”
嚴格按政策標準適時調整保障對象及補助金額,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動態管理長效機制,杜絕“一保定終生”和保障標準長期不變等現象,從源頭改變“養懶漢”的現象,進而提高農村低保的整體效益。與此同時,要逐步完善和實施監督的多元化管理,繼續通過民政、審計、紀檢等部門行政監督、社會輿論等手段進行全方位監督,防止濫用職權、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虛作假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五)增強自身“造血”機能,盡早脫貧致富
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農村困難群眾的長效幫扶機制,特別是低保對象在醫療、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或幫扶措施,為其提供及時必要的救助,切實增強低保戶的“造血功能”。積極扶持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尋求就業渠道或脫貧項目,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救助工作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讓低保家庭早日脫貧。同時,在給予低保戶物質救助的同時,給予和城市低保對象等同的優惠政策,鼓勵、扶持他們通過其自身的努力脫貧致富。
(六)規范低保評審程序
低保工作不僅要讓每個群眾都了解,更重要的是低保對象必須讓群眾評選,讓群眾去決策。一是嚴格程序,城鄉居民享受低保待遇須在個人申請的基礎上,按照“兩查”(入戶核查、審批抽查)、兩評(村居委會,鄉鎮民主評議小組評議)、“兩審”(鄉鎮審核、縣民政局審批)、“三公示”(村居委會民主評議后7日公示,鄉鎮審核后7日公示,縣民政局審批后長年公示)的操作程序。二是明確職責,以政府文件形式界定申請對象、村(居)委會干部、參與評議的人員、鄉鎮人民政府民政辦公室工作人員、包村國家干部、鄉鎮人民政府及主要負責人、縣民政局等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在低保工作各個環節中所應履行的職責。三是追究責任,明確列舉申請對象及核查、評議、審核、審批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或存在的違紀違規現象和行為,明確與低保工作有關部門和人員因違紀違規所應承擔的相應責任和追責形式。只有遵循陽光公平的評審程序,群眾才能滿意,低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實到位。
(七)加強基層能力建設
一是充實力量,根據基層民政干部缺乏的實際,充實健全鄉鎮民政辦組織,人員在鄉鎮現有編制中選配2~3人,專門負責這一工作。各村明確一名村干部作為社會救助專職人員,具體負責本村社會救助對象的調查核實工作。二是配套經費,各級政府應在確保農村低保經費足額到位的同時,還應劃撥足以保障農村低保信息化的網絡設施和人員經費,從而建立起低保信息網絡,努力提高低保服務效率和質量。三是強化培訓,加強對基層低保管理人員培訓,全面提高低保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孫睿.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2.
[2]楊成波.農村低保制度與農村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問題探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