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 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計算機本身正是創新的產物,信息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地,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開展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全社會教育改革的核心。信息技術又有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優勢和特點,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關鍵要從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下面結合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探索、創新的力量源泉,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新課程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內,而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如在教授《小畫家本領大》課時,為提高學生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你能猜出下面這四個謎語(出示課件)說的是哪種繪圖工具嗎?(如:(鉛筆工具)“細細長長一支筆,它的本領可不小,要粗要細你控制,寫字畫線它都行”)這么快你們都猜出來了,說明大家前面學的知識很扎實,今天我們繼續來做小畫家,綜合運用各種工具進行圖畫創作,迎接更高的挑戰,比一比哪位小畫家的本領大,好嗎?這個時候,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興趣,為后繼的教學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二、更新觀念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了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從明確素質教育核心問題,明確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出發,首先要從“教”這一環節入手,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從“學”這一環節入手,從學的角度出發,用學生的眼光研究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真正作到“想學生所想”。例如:在學校信息技術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教學方法,多數學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內容,只是記住了命令格式及相關內容,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計算機,如何去學習知識,面對計算機,還是不會操作。我覺得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計算機優勢,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學生理解吸收角度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重視實踐
教育理論家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會創新。我們學校微機室教師機上都安裝“電子教室”軟件,平常的上課中經常喜歡用教學廣播軟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程控制,甚至時常中斷學生的學習,“好心”地為全體學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學生往往不領情,一片唏噓。好心辦錯事?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幾位信息技術教師,經常在一起討論。后來我們總結出一條:精講多練。在課堂上教師“少而精”地講授新知識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上機操作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進而解決問題。而其實過多的教師講解和示范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設疑啟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梢?,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創造思維的心扉,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學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萬倍。對疑難問題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授人以“漁”,對“怪”問題以及不同的主張和見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強的問題,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要改變教師“一言堂”唱“獨角戲”的老方法,還學生以自我學習和鉆研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敢標新立異,敢于質疑發問,敢于打破常規。
五、體驗成功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個孩子如果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的……這是他的不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成功效應,給學生提供充分表現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并通過這種體驗激發其繼續探索創新的欲望,以爭取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有了新發現和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時,我會及時表揚,給予肯定,并讓他把自己的新發現、好方法說出來,讓他體會創造的愉悅,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例如:讓學生利用畫圖軟件,給所在班級設計班徽,完成后打印出來,貼在教室里讓師生共同欣賞、品味、評論。我肯定他們的努力和創作的成果,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嘗試。在短短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學生常常體驗著參與創造的快樂。
總之,身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只要我們善于做教學研究,在教學上不斷創新,多給學生營造一個創新自學的空間,培養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最終會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