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璞璞
摘 要 中國已進入“二孩時代”,幼兒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家長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美好期望與幼師不平衡不充分的專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幼兒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亟待提高。借助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構建的在線實踐社區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該虛擬社區打破傳統的網絡學習模式實現交互式移動學習,即通過實踐性專業知識培養體系的遠程學習圈發起內容即時分享,幫助不同層次的幼兒教師進行社交情境學習,積累個人實踐性知識,有效普及學前英語教育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 幼兒英語 教師專業發展 在線實踐社區
伴隨育兒理念的更新,家長對學前教育質量的期望值不斷升高,不少人對孩子的英語能力頗為重視,因此許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兒英語興趣課,甚至是開展雙語教學。但幼師自身專業素養不高,其英語教學水平可想而知。目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幼兒園師資水平遠不能滿足家長對優質學前英語教育的需求,通過在線實踐社區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是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其有效途徑是幫助不同層次的幼師進行社交情境學習,積累個人實踐性知識,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強化幼師的英語教學技能、提高幼兒園的英語教學水平。
1 教師專業發展與在線實踐社區
教師的專業學習與專業化發展是很重要的一項改革,因為教師如何學習會反映在他如何教學上。目前已有證據顯示教師的專業學習與專業化發展有助于提高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2010年我國頒布的 《教育綱要》中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戰略任務。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必須要立足于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借助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教師在線實踐社區能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國內對教師在線實踐社區的研究并不多,研究對象主要集中為中小學教師,而作為急缺提升專業素養的群體,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卻得不到足夠重視。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如何更好地提升幼兒教師自身知識轉化與創新的能力已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幼兒園新手教師與成熟教師最大的區別在于實踐性知識的多寡,與同伴互助共享可以有效擴充幼兒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但實際上卻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前教育知識共享資源稀缺且質量不高,同時缺乏專業引領;基于網絡的學前教育資源多以45分鐘的授課過程為單元來組織,不利于幼師碎片化、即時化的學習需求。幼兒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特別是成熟教師,對同伴教學而言,這些經驗是豐富的教學資源,彼此間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在線實踐社區就是借助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構建幼兒教師實踐性專業知識的遠程學習圈,讓不同層次的幼兒教師進行社交情境學習,相互交流學前教育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增加實踐性知識,促進專業發展。
2 在線實踐社區的內涵
教師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日積月累形成的,是教師的決策框架,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起著實質性的主導作用,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反思與提升,它有可能一直停留在常識的水平。這個積累的過程十分漫長,不利于新教師的快速成長,而傳統的進修課程、講座培訓、課堂觀摩等“技術性實踐”也未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能形成一個反思性對話團體,有助于實踐性知識的獲得、專業化發展的提高。隨著e-Learning的逐漸盛行,小范圍的學習共同體將發展為大面積的學習系統,即教師在線實踐社區。
教師在線實踐社區(Teacher's Online Practice In Community, 簡稱TOPIC)是由教師、專家及助學者所組成的非正式學習系統,是一種學習型組織,它通過聚焦教師的專業學習及同儕合作與反思性對話,分享教師們的教學改進形式、價值觀、工具和職責等,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社會的、規范的、持續不斷的學習支持服務。遠程學習圈是教師在線實踐社區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遠程學習圈就是通過一定的網絡空間或媒介來為人們創造一起學習的機會,大家可以在這里討論決定想要獲得什么,以及如何運用信息與通信技術進行自我管理來達到這些目標。換而言之,遠程學習圈是在網上于某個特定的時間來討論或研究一個特定主題的群組。
3 幼兒英語教師在線實踐社區的構建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組織了許多網絡培訓。但這些網培中心的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這種研修方式多為單向信息輸出,學習者很少參與討論,無法即時分享經驗,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積累作用不大。而教師在線實踐社區的建立,是以一線幼兒教師為主體,以共享和反思教師實踐性知識為內容,以提升幼兒教師英語專業素養為目的。通過持續、互動、規范的在線學習支持服務,打破交流壁壘實現社交情境學習,鼓勵不同層次的幼兒教師分享并借鑒個性化經驗,幫助他們在教學實踐中處理不同情境下英語教學問題,最終建立成熟教師、勝任教師、新手教師“三向交互式”新型師徒傳授模式。此外,幼兒教師在線實踐社區活動的非正式性與時間的靈活性,能使教師消除顧慮,在平和的環境中自由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交流,不影響實際工作。
幼兒英語教師在線實踐社區旨在實現 “以實踐為核心”、“以反思為動力”、“以創新為目標”的交互式社交情境學習,通過在線實踐社區遠程學習圈,線上集合教學實踐經驗與先進教育理念,線下進行實踐性知識轉化與教學方法創新,對幼兒教師的英語專業發展起到直接促進作用。本在線實踐社區強調有效的同伴互助,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案例或項目而展開活動,通過遠程學習圈強化參與者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和自主意識。遠程學習圈的參與者類型分為新手教師,勝任教師,成熟教師。此外,為保證活動的成功,在線實踐社區還有助學者的幫助和行業內專家的指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參與者的專業發展。
3.1 構成要素
(1)知識共享:在線實踐社區是以實踐性知識共享為目標,以實踐性活動為主線,以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導。通過互動交流式的遠程社交情境學習,一方面,新手教師合理借鑒勝任教師與成熟教師的實踐經驗,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獲得不斷進步;另一方面,勝任教師與成熟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也能進行反思,并將具體經驗升華為實踐性知識。
(2)交互核心:在線實踐社區的交互核心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而是復雜的知識建構。助學者和專家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知識建構的推動者。基于學習數據分析,明確參與者的期望效果和潛在需求,在遠程學習圈創建活動目標、發起討論、集思廣益。深入探討各自觀點,不斷修正解決思路,逐步達到協同一致。
(3)行為聚焦:基于行動研究法制定行動藍圖,明確在線實踐社區中各成員分工,引導幼師參與遠程學習圈,觀察在線實踐社區的行動過程,調查參與者在遠程學習圈中獲取的共享知識能否促進個人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4)關系維護:在線實踐社區中,參與者通過活動而形成同伴互助關系,這種關系受認識時間的長短、互動的頻率、親密性及互惠性的影響。為了維護好同伴互助關系,需要增加彼此之間的關系強度,隨著關系的深入進一步推動遠程學習圈的活動開展。
3.2 設計框架
(1)具體經驗階段。考慮到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賬號創建交流平臺——幼兒教師在線實踐社區,讓參與學習的幼兒教師隨時隨地進行在線研修。在社區里發起以“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經驗”為主題的遠程學習圈,即建立該主題的微信群聊圈。要求參與者分別上傳文字、圖片或微視頻以分享各自的教學案例,通過在線實踐社區平臺進行發散性教學實踐經驗介紹。
(2)反思性觀察階段。幼師在閱讀文字說明或觀看微視頻后,反思所有具體的教學實踐經驗,并抽取重要經驗,在遠程學習圈里進行專題討論。例如:對兒童英語啟蒙“自然拼讀教學法”的認識、中英雙語繪本閱讀的教學效果、對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困惑、對日常英語教學的感悟與反思等。通過這種非正式學習活動,成功塑造以實踐性知識為驅動的知識網絡。
(3)抽象概念化階段。實踐性知識是體驗式的、情境性的和內隱的,因此,在線實踐社區的專家、助學者要幫助參與研究的幼兒教師將隱形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也就是提煉經驗、總結規律,以便研究對象進行下一步的知識應用與創新。
(4)積極實驗階段。參與的幼兒教師要應用自身知識,結合他人經驗發現新知識和新規律,實現知識的創新。教師知識創新的主要途徑是教學實踐,因此,參與者要將原有教學經驗與共享的實踐性知識進行融合創新,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在此基礎上,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與指導,助學者在社區內推廣優秀的創新性實踐經驗,從而形成螺旋式專業發展路徑。
4 結語
實踐性知識的轉化與創新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線實踐社區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發起交互式、可拓展的非正式學習活動,對參與者開展同伴教學或專業引導,為其專業發展提供環境支持。因此,在線實踐社區為幼兒教師英語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載體,滿足其碎片化、情景化、動態化的移動學習需求,在提高幼師英語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幼兒園整體英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宋剛.錢學森開放復雜巨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為例[J].科學管理研究,2009(6).
[2] 陳興華.反思性實踐與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生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