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婷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高度發展,慕課在世界范圍內呈井噴之勢并傳入中國,一度掀起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的熱潮。近年來,慕課逐步走進發達城市的中小學課堂中,但鮮有涉及農村地區。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慕課基本理念的闡釋,結合對湖南省湘西農村地區部分師生的調查結果,探究慕課在我國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應用的可行性,并提出慕課教學在農村學校應切合實際需求、遵循教育規律和原則,輔助傳統課堂,因地制宜,實現本土化發展。
關鍵詞 慕課 湘西地區 農村中學 可行性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在線教育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對于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比如,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大力實現優勢教育資源共享,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同時也強調“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近年來,作為在線教育的新形態,慕課為學習者提供了開放、便捷的知識傳播途徑和學習方式。慕課的出現使得基礎教育的教學不再堅持單一的課本,人們開始接受慕課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的便捷性、開放性以及互動性。但慕課的出現引發了國內外教育界的不少爭議,這其中有不少支持者,也不乏一些反對者。在遠程教育領域取得40多年豐碩科研成果的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 (公開大學) 榮休教授喬恩·巴格利博士認為,以慕課為代表的在線教育雖然開展得如火如荼,把“教學的重點從師生交互轉移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方法”卻違背了教學規律和原則。目前,慕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發展主要集中于經濟發達地區,且仍處于尚未成熟的發展初期。本研究以湖南湘西地區四所中學的部分教師和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對農村中學實施英語慕課教學可行性進行調查研究。
1 湘西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慕課教學的基本涵義
1.1 慕課
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英文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牛津高階學習詞典中將“MOOC”定義為通過互聯網提供的,通常免費的,面向大部分人開放的學習課程。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副主任田愛麗教授認為,慕課以微視頻為載體講解知識點,并配合其他學習資源以及檢測作業等,上傳至學習平臺,任何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與交流,滿足其大規模、開放、在線學習的顯著特點(田愛麗,2016。)我們可以將慕課總結為對于學習者無門檻,通常能對網絡在線用戶免費開放,具有豐富共享學習資源的在線教育。例如,免費大型慕課平臺有Coursera、Udemy、和可汗學院,而Udacity、University Now需要付費。
基礎教育領域的慕課基本是以“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新模式而發展的。所謂翻轉課堂,是指將以教師的知識講授為主、課后以學生完成作業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形式進行翻轉,教師把對知識的講解錄制成短小精悍的微視頻,配以其他學習資料和進階作業線上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先行自學,完成進階作業,達到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教師通過學習平臺的反饋分析學情,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師生、生生一起解決疑難,互動探究。同時強調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個性化學習機會,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1.2 湘西地區
湘西地區,亦稱大湘西,是對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張家界市為主體,以及邵陽市、永州市部分縣(市、區)在內的整個湖南西部地區的統稱。湘西地區地理位置偏僻,發展滯后,是湖南省主要的欠發達地區,同時也是承接東西部、聯接長江和華南經濟區的樞紐區,具有突出的區位特征和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湘西自治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順利推進,已經成功建立中小學教師云平臺,包括慕課課程、微課大賽、社區論壇等欄目,為本次調查的推進提供了參考。
2 慕課在湘西地區中學英語課堂的可行性調查
2.1 調查目的與對象
本次調查基于目前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現狀,探索教育新形勢下變革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有效途徑,論證慕課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以找出適合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慕課教學模式。根據調查目的,課題組編制了《農村中學英語課教學現狀及慕課應用調查》學生問卷和教師訪談提綱,抽樣選取了湖南省湘西地區的四所農村中學的3名教師和169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分別進行教師訪談和學生問卷調查。四所中學分別是湖南湘西自治州永順縣的兩岔鄉九年制學校、龍山縣的靛房鎮九年制學校以及懷化市會同縣金子巖侗族苗族鄉明德學校和漠濱鄉中學。
2.2 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對湘西地區農村中學英語課現狀及慕課教學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三個維度:一是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在學校和就讀年級;二是調查對象目前的英語學習現狀;三是問卷的核心,即對慕課的認識和應用現狀。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69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50份。剔除不合格問卷19份,剩下15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76%。此外,通過采用SPSS分析,研究數據信度%Z系數高于0.6,說明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可以接受。同時,通過因子分析法分析數據后得知,本次問卷調查具有效度,因此可作為研究的依據。除開基本信息,問卷一共設計10道單選題,調查結果如表1。
(1)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態度。依據表1的1-2題可見,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39.33%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非常感興趣的占18%(第1題)。對于英語重要性的認知上(第2題),僅有2.67%的學生選擇了“不重要”,選擇“重要”的占71.33%。因此,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且有著較好的英語學習態度。
(2)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現狀。3-5題的調查顯示,當談到目前英語課的教學方式,大部分受訪學生表示喜歡(52%),34.67%的學生認為不太喜歡。對于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第4題),有60%的學生選擇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模式,習慣于老師掌握課堂的主導。同時,26%的學生希望能夠更多地參與課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這也貼合“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此外,從第5題的分布來看,從來不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十分少見,僅有4%。因此,湘西農村地區的英語課堂教學仍以老師為主導,大部分學生喜歡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但仍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傾向于轉變課堂教學,愿意積極參與更多的課堂互動。
最后,問卷的第三部分對于慕課的調查結果如表2。
表2的統計數據表明,被調查的師生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不會在網絡上學習英語(第1題)。對于慕課,了解的人數不到5%,甚至有46.67%的學生沒聽說過慕課(第2題),同時,高達88%的學生沒有學習過慕課(第3題),73.33%的學生告知學校沒有采用慕課進行過教學(第4題)。當問到是否愿意今后在英語課上采用慕課教學,87.33%的學生表明愿意,對于采用現代化科技的教學感到新奇,愿意嘗試。12.67%不愿意的學生主要認為:①不知道慕課是什么;②老師的教學方法已經很好;③不習慣教學方式的改變。由此可見,農村學生缺乏借助網絡來獲取信息的求知欲,對于電腦的認知有限,更無法發揮其學習功能。而對于慕課這種教育技術下產生的新生事物更是十分陌生,但接受程度極高。
2.3 訪談
本次采用半開放式訪談,訪談對象為3名湘西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訪談者事先準備了一個訪談提綱,大致包括教師背景信息、教師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情況、對于慕課的了解等,基本信息見表3。
訪談中得知,有2名英語教師沒有聽說過慕課,另外1名聽說過,并不了解。3所中學都沒有實行過慕課教學。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靛房鎮九年制學校正在實行新課改,訪談節選如下:
問:您上英語課的教學模式是怎樣的?
答:我們學校是新課改,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學生多讀寫,多上臺表演展示,老師不能一直講課,要控制時間,也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問:您有聽說過慕課,以及微課,或者是翻轉課堂嗎?
答:有,都聽說過,我們學校現在就是翻轉課堂。
問:那您有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嗎?效果如何呢?有哪些問題存在嗎?
答:有,效果一般吧。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鍛煉自學能力,課堂積極性高,以學生為主。基礎一般的學生跟不上課堂,畢竟老師講得少,學生自主完成能力差。
問:學生是提前在家中觀看教學視頻嗎?課前有什么任務?
答:學生不會啊,是老師看,然后按照視頻上課,課前沒有任務。
訪談發現,所調查學校中僅有一所中學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但并不是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進行,學生無需在課前自學,觀看微視頻、輔助資料,完成進階作業,而是任課老師觀看教育網站的優質微視頻,按照視頻上課。農村的經濟條件直接制約了學生家中電腦硬件設備的購買,導致翻轉課堂無法“翻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是“慕課+翻轉課堂”的目的之一,如今卻變成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學習基礎弱的學生,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相對于慕課與翻轉課堂的顯著作用,實際教學效果甚微。
3 農村中學慕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綜上所述,通過隨機抽樣調查湖南省湘西地區部分中學對于使用慕課進行日常教學的可行性,可以形成以下關于農村中學慕課教學的結論:
(1)慕課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挑戰。這種挑戰不僅體現在自身固有的挑戰(如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還面臨著嚴峻的本土化挑戰,僅僅依靠慕課這種學習形式并不能夠滿足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調查研究得知,參與翻轉課堂的農村學生因其自身學習的條件限制了“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無法觀看優質的微視頻,優質慕課資源無法直接共享給農村學生,實現不了課堂內外的翻轉,達到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的研究式學習的目的。
(2)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來看,慕課提供教學場所,即平臺。翻轉課堂是教學方式,兩者代表教學的不同方面。調查可見,唯一一所參與翻轉課堂的中學對慕課并不了解,沒有將慕課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農村教師根據學校要求,以及本土實際情況,進行著農村式“翻轉課堂”,教師通過自身對慕課資源的學習而模仿授課,以此傳遞給學生。但采用慕課的效果還不顯著,主要問題在于不少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進度,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與學習能力強、基礎較好的學生產生了兩極分化。這與“雙師教學”存在相似之處。”“雙師教學”是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人大附中、友成基金會三方共同發起主辦的創新型遠程教育模式。廣西國家級貧困縣田東縣的上法中學是“雙師教學”的農村試點學校之一,學生直接通過互聯網可以上北京人大附中的課。比如,上法中學的羅老師提前備課,觀看人大附中劉老師的教學視頻,了解其上課具體流程,通過學情分析提前設計上課流程;課上,羅老師播放人大附中的課,視頻中的互動答疑環節會暫停播放視頻,讓學生回答,答完繼續播放視頻。期間羅老師會適時停下來講解疑難點直至學生弄懂。我國本土化慕課無論具體的教學形式如何,面臨的共同問題在于學生能否跟上教學進度,初步顯現的積極效果能否經得起考驗,學生成績是否能夠提高。
因此,慕課在農村地區不易實現,除開受限于課外學習條件,在課內,慕課始終不能直接替代傳統課堂。一味地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不考慮實際情況,不僅無法發揮慕課的作用,反而會產生更多日常教學上的問題,弄巧成拙。教師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根據教學內容和不同學情將學生的學習分階段,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布置適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任務和進階作業。通過學生的學習反饋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解決慕課在農村中學存在的種種弊端和不足,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和優質教育資源帶給基礎教育的積極作用。
4 結論
近年來,慕課這種在線教育新模式傳入中國后,主要因其自主、開放、資源共享的特性備受關注,且貼合了教育信息化建設、新課改對于當今教育發展的要求。在這種熱捧下,當理想化的慕課與現實的課堂教學相撞,我們首先應該回歸教育本質,遵守教育與人發展的內在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理性看待新生事物,不吹捧不排斥,切忌空談慕課影響。當今基礎教育領域的慕課建設應圍繞如何引導中小學生進行慕課學習為中心,使慕課真正發揮作用,實現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地區,在農村需要開辟一條本土化道路,因地制宜,有效輔助傳統課堂。
參考文獻
[1] Haggard,S. 2013. The maturing of the MOOC:literature review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other forms of Online Distance Learning [J].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9:1-5.
[2] 陳吉榮.國外慕課研究最新發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48(1):118-127.
[3] 陳玉琨.中小學慕課與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10-17.
[4] 陳玉坤,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 聶晶,張羽.慕課“接軌”基礎教育的現狀與走向[J].中小學管理,2014(7):24-27.
[6] 喬恩·巴格利,肖俊洪.在線教育癥結何在?[J].中國遠程教育,2017(4):5-14,79.
[7] 斯蒂芬·哈格德,王保華,何欣蕾.慕課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35(5):92-99,112.
[8] 湯敏.慕課革命:互聯網如何變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
[9] 田愛麗.基礎教育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理論和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10] 田愛麗.轉變教學模式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于“慕課學習+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0):106-112.
[1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況編寫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況[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12] 王洪林,鐘守滿.中國外語教學改革前瞻:從微課到慕課再到翻轉課堂[J].外語電化教學,2017(1):16-20,34.
[13] 周雨青,萬書玉.“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基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1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