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玲 李洪軍
給孩子開家長會時,她的班主任提到現在的孩子多做事拖沓,學習效率低,幾節晚自習連作業還完不成。上課提問叫到誰,半晌才會慢悠悠站起,等他說話又要半天。課堂上很多寶貴的時間就這樣被白白地浪費掉了。
同為教師的我,對孩子班主任說的情況,當然再熟悉不過。班主任的話,讓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并試圖找出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來。
我回顧了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翻閱了多年積累下來的教學隨筆。參加工作二十年來,我曾不止一次遇到學生做事拖沓,學習效率低的情況,當時我采用過多種辦法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現把幾種比較有效的做法整理出來,供老師與家長參考:
一、明確短時學習目標,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學生投入學習之前,一定要先給自己定立一個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也就是確定好自己在這一時段內學習所要達到的目的。這目標可以是背下多少個單詞,可以是默寫出多少首詩詞,也可以是做完某個學科的幾套試卷。有了這目標,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了,就會使學生學習時心無旁騖。學生不至于拿了語文想數學,做了物理惦記化學,結果是科科想著,科科要做,最后是哪一科也沒有學好、做好。孩子受了累,分散了精力,卻沒有學出效果來。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首先我們就得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于學習,而集中注意力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讓他們明確自己短時間內的學習目標,明確知道自己在具體的時間內具體要做些什么事,要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
二、反饋及時跟進,強調其督促作用
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反饋的方式有許多,比如課文的復述、生詞的指認、單詞的譯寫、習題的解決等。學習反饋所起的作用,同明確學習的短時目標相近,就是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不分心,不虛耗精力與時間。不過短時學習目標著眼于利用學生的自律性,它缺少強制性。它的實現,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律能力,如果學生的自律能力差的話,那目標的定立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了。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學生在開始時,借著三分鐘熱血的熱情勁兒,還能較好地完成自己定立的學習任務,達成確立的學習目標。待得時間久了,惰性會讓他在完成任務達到目標時打個折扣。到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而反饋則不同,因為其約束力量來自于外部(即便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也是如此),或是父母,或是老師,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強制性,而且有明確的檢查標準,時間到了真的是要不折不扣地進行查驗。因此,它對于學生學習的督促作用,與定立短時學習目標相比要強得多。
三、限時完成任務,強制提高學習效率
有一位經濟學家曾說過,我們的工作會膨脹,如果不加限制,它可以膨脹到占據我們所有的工作時間。這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內心中沒有效率意識,在學習與工作的時候,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減慢頻率,變得拖沓起來。因此在平日的教學當中,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在學習上要有效率意識,要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更多的學習任務。如背一首詩,寫一篇文章,做一張卷這些學習活動,我們都可以這樣要求學生。任務定量定時,學生在學習時內心當中會產生一種緊迫感,進而讓他們調動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學習,這種全力以赴式的學習,與他們平日悠哉游哉的放羊式的學習相比,效果當然要好得多。我在學生的作文訓練方面進行過多次嘗試。起初的作文訓練,我安排在周末,我以為學生趁周末兩天的休息時間,完全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來。但事實證明,這只是我們老師的一廂情愿。這樣留下的任務,到周一檢查時,還是會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交出成形的作文來。而且有學生訴苦說,寫這一篇作文足足耗掉了他們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后來我干脆把這個訓練挪到課堂上來做了: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學生要完成作文的審題,又要擬列提綱,還要完成作文——下課鈴響時,我就要把作文收齊帶走。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要完成這樣一件任務,絕非易事。就是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來說,也是有一定挑戰性的。最初階段學生完成情況并不好,一節課下來能寫好作文的只能是幾個人。這在我的意料當中,所以并不著急,而是堅持把這種訓練做下去。訓練了幾節課后,效果出來了,班級80%以上的學生能當堂完成寫作任務,作文的質量也比他們在家中完成的要好得多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我堅持著這樣做,學生慢慢就接受并適應了這樣一種作文訓練方式。在一種接近于競賽的環境中,他們慢慢對作文也有了興趣,由最初的怕作文、躲作文,變得喜歡上作文了。我們班中,做得最好的同學可以用一節課時間完成兩篇令人滿意的作文——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四、必要的養成習慣訓練
學生之間,往往智力相差不大,學習成績卻相差甚遠。這是為什么呢?經長時間觀察,我發現問題是出在他們的養成習慣上。成績優秀的學生身上常常有著一些好的習慣,這些好的小習慣看起來不起眼,但時日久了,帶給學生的好處卻很多。如:回答問題時,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且符合語言規范;課上回答問題時,迅速作答,避免沉默耗時;答卷時落筆干凈利落,卷面整潔等。這些好習慣,讓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擁有了極大的優勢。在智力等同的條件下,他們比其他學生更容易獲得好的學業成績。老師要肯于拿出時間來對學生進行一些好的養成習慣訓練,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工作做好了,所耗用時間,我們完全可以在后面的學習中找補回來。
五、學習與復習相結合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對已學知識要進行必要、及時的復習。及時的復習,可以使學生在所學的新舊知識間建立起強有力的聯系,進而對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這就像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高速公路網一樣,立一點而可通達八方,行一路而可左右逢源。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再進行下面的學習,才會得心應手了。所以學生的學習,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無論是語文、數學、外語,還是歷史、物理、化學,都應該是邊學習邊進行復習,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處。
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新信息正在以幾何級數翻增。面對這一現實,我們不能再僅僅滿足于我在學了,還要向自己的學習要效率。我們不但要在學,還要快學,學快、學通,牢牢地把握住學習的主動權,進而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更好的學習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