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亮
摘 要:農村小規模學校由于教學模式、教學師資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其校園文化建設比較貧乏,并且在農村學校教學中也普遍存在著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基于這種情況,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相應分析和探討,以期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方法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學校特定環境中逐漸形成了師生共同認可、共同遵守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規范。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和鼓舞,從而凝聚和激勵學生的力量,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一、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其教育發展較慢,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之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學工作的展開,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并且農村學校領導普遍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是高層學校的事情,與農村學校無關。其次,認為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是硬件設施建設,不注重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忽視了對學生的校園文化建設,忽略了內在機制的創立和傳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后,學校的長期文化積淀重視不足。農村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過于追求建設的短期成果,忽視了長期的文化建設行為,沒有做好長期的文化積累。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方法探討
1.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建立優美的校園環境。環境對人的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建立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和感染,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小規模學校可以優化校園環境,對校內環境進行整治,清潔校園的優美環境。同時學校還可以強化校園的景觀建設,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
(2)建立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在農村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要注重對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農村學校可以在校園內的醒目位置建設文化標語,布置名人名言以及各種名言警句等,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還可以在教室的內墻上以及后黑板等處設置道德規范、校風校級等,對學生進行約束和制約,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行為。
2.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園的傳統習慣、辦學理念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等,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規范和準繩,完善校園制度,對于促進校園的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在實際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發展理念,把制度建設和精神要求具體結合起來,從而構建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對學生進行規范和約束。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要注重強化對師生的管理和約束,使師生能夠在遵紀守法的同時享有自尊,實現自我價值。只有建立起完整的校園規章制度,規范和約束師生的行為,才能夠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校風和校紀,督促學校各項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以及校園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3.加強校園活動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逐漸推進校園的文化建設活動。在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大課間時間,引導學生走出戶外進行各項體育活動,使學生能夠放松身心,增強體質。同時農村學校可以在清明節、端午節以及中秋節等傳統中國節日時,舉辦對應的活動藝術活動,如:文化藝術節、運動會等,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學校還可以將文化建設活動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相結合,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滲透文化活動,將文化影響力擴充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4.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要注重強化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做好校風建設工作。校風是構成校園教育因素的獨特因素,是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體現,農村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駕馭講座的方式向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其次,做好校園教風建設工作。教學風氣對于校園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強化校園教風建設,改善校園教學風氣,對于促進學校教育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再次,做好校園學風建設工作。改善校園的學習風氣,可以有效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對于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此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還要注重結合校園的地域特殊環境,利用環境文化推進校園的文化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日常教學和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學校教育長期經營形成的布局特色和魅力的文化。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城鄉統籌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視,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文化建設也應重視起來,不斷推進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李林凈,舒金皓,張蘋,等.淺析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J].小品文選刊(下),2017(12):196.
[2]梁曉晴.淺談如何開展農村中小學特色校園文化建設[J].贏未來,2017(19):129.
[3]王大興.淺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之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