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君
重慶三峽學院
服務本校師生的科研和教學是高校圖書館的作用,但是還應該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即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美國農業科技信息的研發和利用主要依托當地的大學、科研機構以及農業推廣中心等機構來完成。隨著我國許多地方院校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應用型大學的職責。國外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國做出示范作用,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參與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助推農業信息化,轉變被動型的服務理念,做好校地對接、協同發展。此外,高校圖書館在服務當地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自身也能夠得到促進和發展,只有地方經濟發展好,地方高校才能從政府獲得更大的財力和物力支持。
農業信息化過程中的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農業信息服務,盡管在我國很多縣市都建立了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熱線、開通了農業信息網站,但是在農業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效果方面還不沒有達到效果,農業信息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因為農業信息不暢通導致農民利益受損現象時有發生,比如“谷賤傷農”、豐收傷農、假種子假農藥等,因為缺乏相關農業信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起減產、絕收等現象。由此可見農業信息服務的重要性,地方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存儲中心,應充分發揮其信息資源優勢,應用互聯網技術彌補地方政府農業信息服務的不足,助推當地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業信息化的步伐有助于發展現代農業,因此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平臺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但是目前高校圖書館在推進農業信息化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層圖書館情報服務能力差,不能滿足農業信息需求量大的需求,條件簡陋許多設備形同虛設,人員短缺甚至一些館員身兼數職,館員素質普遍較低缺乏現代情報服務能力。其次由于條件簡陋農業信息更新緩慢,農業文獻資源匱乏,電子技術設備較落后,館際互借受到限制,嚴重影響到農業信息的傳遞效率,阻礙了農業信息化進程。客觀上,進入農業信息化時代,要求專職從事農業信息活動的從業人員不斷增加。
中國目前的農業經營模式是分散式,要想進行信息化管理,必須要求農業生產走向集約化,農業信息化只能發揮作用于規模化的生產經營中。農業信息涉及到方針政策、農資供應、農業氣象等,而這些涉農信息歸口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缺乏統一的信息服務機構,存在著內容缺乏或更新不及時,內容近似、科技信息少等現象。由于不同部門發布的信息與農民實際需求存在針對性不足的問題,所以農民真正感興趣的信息不多,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對農民的胃口。
當前制約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民的信息素養普遍較低,一方面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嚴重,另一方面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根據重慶市農業普查數據顯示,農業從業人員中文盲占8.6%,小學學歷人員約為30.2%,初中學歷人員約為60.3%,高中及大專以上學歷占比很少。從總體上來說農民的信息素養較低,對信息的獲取、刪選、甄別能力差,阻礙了新型農民的孕育和農業信息化進程。
高校圖書館要做好地方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首先要轉變館員的服務意識,讓他們突破僅僅服務本校師生的局限,參與到農業信息服務中來。其次要調研農業信息需求。只有在精準地掌握農民的信息需求后,才能更好地開展服務工作,這就要求地方高校圖書館根據本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一線進行調研,通過了解農民的真實信息需求,不斷的收集、開發與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最后根據需要整合館藏資源。圖書館購買了很多數據庫,比如CNKI,萬方數據庫,這些數據庫中涵蓋了農業經濟、技術、管理、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科技實用信息,這些資源信息能夠提供一定的資源保障作用給農業信息服務。圖書館應在充分調研農民信息需求的基礎上,針對農民的需求,調整館藏結構、整合農業文獻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等方式有效的開展農業信息服務。
農村基層圖書館的建立是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圖書館購買一些農業科技數字資源、涉農數據庫、農業科技期刊,以供農民學習,農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安排專門的圖書館員對其進行指導。目前很多農村都建立了鄉村圖書室、“農家書屋”,但是還存在提供的信息資源與農民的需求脫節、信息資源數據庫較少、文獻陳舊、管理不善等問題。大力發展農村圖書館事業就要構建起接受其他社會捐贈等形式,豐富基層圖書館的館藏文獻,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農業科技信息。
對農業科技信息,雖然農民們認知程度不高,但是他們都表現出較強的學習意愿。目前農村沒有參加到農業科技培訓的仍然占絕大多數,而且農民也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以下活動,動員高校師生為本地農業信息貢獻出一份力量:一是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涉農的相關專家、教授及學生下鄉,為農戶開展各種專題講座、咨詢等服務。二是加強對基層圖書館、農家書屋的援助,可以采取館際互借、圖書捐贈、校村聯合、設立流動圖書箱,,將科技信息送到廣大農村,給廣大農民朋友獲取農業信息提供便利。三是高校圖書館可以把農業實用技術、農業科普知識的文字及音像資料進行整編,并通過互聯網方式傳送給農民。通過培訓提高農戶決策水平、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農業不是靠天吃飯,也需要智慧和科技才能改變。
農業科技信息的支撐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資源就是農業科技信息。“三農問題”向來被國家重視,國家也持續地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出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多樣化的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鼓勵和支持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農民提供市場、科技、政策等生產生活服務信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圖書館作為地方信息存儲中心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助推農業信息化,充分發揮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功能。高校圖書館應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搭建信息服務平臺,為地方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