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越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04)
所謂服裝美學,是指對服裝審美對象、特點、屬性、規律的研究,以及服裝審美意識的產生、演變的歷史概況的科學。它是對服裝原料、服裝造型、服裝生產以及服裝搭配等所表達出的美學思考。該學科不僅是基礎美學范疇,而且又具有服裝藝術與服裝審美的特殊規律。
服裝藝術來源于生活,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逐漸發現了不同形態的美,比如說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等等,甚至還有荒誕美和頹廢美等,美的種類分為以下幾種。
(一)廣闊無限的自然美。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說過:“自然總是美的。”所謂自然美,是指大自然里原生態的不是經過后天人為而成的,自然美涵蓋方面較廣,拿中國來說就有多姿多彩的自然美的景觀,比如高大壯闊的泰山、陡峭險惡的華山、精巧奇觀的雁蕩山、滾滾浩蕩的黃河、蜿蜒曲折的長江等,都是很美的景觀。自然美是自然物體所代表的對人們人類精神有洗滌和愉悅的一種內在本質,自然美是人類起源最早的表現形式,服裝所體現出的也是源于人類對自然美的認識,將穿著貼近自然,是服裝自然最大的呈現。
(二)高于生活的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自然精心認識后,所創作的勞動活動,是藝術家對自然的整理涵蓋,是對現實世界的再現。藝術美又集中體現了藝術家對作品現實的感受、審美理想和意識,是藝術家是主觀與客觀統一而成。藝術美是藝術作品應有的審美性質,是人類審美的主要對象,也是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感情的再現。
(三)豐富多彩的生活美。生活美又稱現實美。生活美與自然美、藝術美相比,它所涵蓋的范圍更廣,尤其是在創造服飾美時,服裝的造型師必須要對人們的生活美進行了解,深入人們大眾的日常生活里,深刻發掘人們對生活美的需求和追求,進而對服裝進行定位,塑造出神圣的生活美,我們知道,服裝的藝術美來源于生活美,是生活潮流的源頭,高于生活,而且先于生活,因此才能服務于生活,也能塑造新的生活美。
(一)服裝美的形象具有感染力。有形才有美,沒有形象,美就失去了載體。服裝中的線條、色彩、造型、設計、形體等這些都是服裝美的基本形象和形式,僅僅對和諧的感性形式進行設計,將其作用于視覺中,服裝展現出美的感受。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有統治地位”,他提出了“個性是美最根本的特征”的理論。美的種類多樣,而且豐富,是由美的個性決定的,美是感性世界,并且極富有個性、多彩的。因此,在服裝藝術創作和設計、表演中,尤為要注重個性特點。
(二)服裝美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人們的生活中,任何社會實踐都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服裝美也不例外。人類的創造是先具有功利性,對自己有益,然后才成為美的。服裝設計既有穿著者實用上的功利性,又有陶冶情操的精神功利性,既有生產企業經濟上的功利性,又有美化人們生活的社會功利性。
(三)形式要素是構成服裝美的條件。服裝的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創造美的過程中對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是勞動的產物,也是歷史文化的產物。人類在審美的過程中,運用并發展了形式感,如一件服裝的領型、袖型、口袋等是基本要素,它們的組合就符合一定的藝術構成法則。
隨著多種類型服裝表演的出現,服裝表演編導的形式得到了不斷的創新與豐富,同時也使服裝表演藝術變得更加繁榮。服裝表演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程式化表演。該表演形式是很常見的服裝表演形式。這種形式服裝表演在T型臺上,其特點是形象直觀,觀眾的注意力能夠聚焦在模特的服裝上。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種程式化的表演,需要在各種條件下來完成,并且推陳出新,從不同的角度來營造出不同的場景和新意,以避免觀眾因為觀看此類表演過多而產生視覺審美疲勞。
(二)戲劇化表演。戲劇化表演是在戲劇演出中再現的形象表演,是一種“再現生活”觀念。將戲劇表演中運用的一些技巧用到服裝表演的創作中去。戲劇化表演形式優勢在樸雅靈動、將戲劇的手段運用得出神入化,具有很強的帶入感,使人印象深刻。由于不受場地的影響,戲劇化表演更適應于定位較明確的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消費群體的服裝。但是戲劇化表演的局限對編導要求較高,而且還要求模特有一定戲劇功底,不能“淡而無味”脫離戲劇情節,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也不可以過度夸張而影響人們對服裝的感官。
(三)探索式表演。作為先鋒派的一種表演形式:探索式表演要求的時裝意識比較超前,善于運用對夸張的藝術手段。這種表演形式的造型師意識前衛,而且其作品獨具特色。整個演出從布局開始再到化妝,在到時裝、燈光背景,以及音樂等都呈現出獨具個性而且奇妙、古怪。這種探索式表演形式是非主流意識的凝結,在當前的時裝文化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作為一種超前意識的時裝表演對傳統的表演起到補充作用,也獨具個性價值。
(四)簡易型表演。顧名思義,這類表演要求簡單,只需要不多的模特來出場表演。其展示產品的對象多為指定的客戶。比如舉辦的小型晚會上,專門為某個電視臺制作等等。這些會場不需要太大,有空闊的地方即可,觀眾不需要多、規模上簡單,無需復雜的場所、背景、音樂等來襯托。但是此種表演對編導和模特要求較高。模特在展示時需要突出展品,甚至需要模特走到客戶中去,以便客戶能近距離地觀察展品,有必要的話還需要模特反復展示,在路線上沒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模特即興發揮的能力,以及編導的臨場指揮能力。
(五)主題型表演。這種表演形式與簡易型表演正好相反,這是一種大型的時裝演出,其特點是規模大、表演空間占據面積大、模特陣容大、主題觀念強,往往在大型的文藝表演里呈現。比如運動會開幕式上的服裝表演、時裝節開幕式上的表演等
(六)街頭表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意大利時裝表演編導制作人提出“服裝表演走下舞臺,走向街頭”的口號,并第一個在意大利的公共廣場、大型商場門前、建筑物天臺上等戶外場所舉行表演。結果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效果,使得這種表演形式得到了認可與推廣。例如九十年代末,芬蘭著名時裝公司瑪麗梅科公司為了給當時推出的新產品做促銷,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的街心公園舉行了頗具規模的夏季時裝表演,向公眾展示該公司新設計的色彩明快、清新靚麗、充滿生活氣息的各式夏季服裝,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在公共場合舉行服裝表演的最大優點是吸引力強,有強大的自然景觀做背景,讓表演更靈動、更真實地展現出來。
服裝的美感是相對的,個人的審美思想與社會的審美意識本身就是相對的。美感作為藝術審美不可缺少的屬性,使人通過欣賞和實踐得到心靈的快感,引起人的審美感受,使之成為審美對象,才能發生審美的評判關系,讓服裝具有藝術審美的價值。服裝審美所產生的價值,不管是個人穿著還是社會觀賞,都是對人的本體精神的表現。人的本體是衡量一切美感價值的最終標準。服裝美學的審美價值不僅與每一個人的審美判斷力有關,而且還與整個社會文化水準有密切的關系。
[1]馮鵬如.淺析服裝美學的意義[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1(3).
[2]陳怡君.服裝表演審美研究[J].文存閱刊,2017(11).
[3]宋彥男.服裝表演的特征分析[J].世界家苑(學術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