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清花藝類著作中的兩種宏觀話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競飛/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
中國最早的植物學的專著,向推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嵇含,西晉時人,曾任振威將軍、廣州刺史等職。該書三卷,共分草、木、果、竹四類,記載南越交趾一帶的花木果植等凡八十種。其記法,蓋先記植物之形狀顏色,后記其功用、產地等等。凡有其他經籍、史事相及者,亦酌情附記之。如記耶悉茗花、末利花:“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又如記豆莞花:“豆莞花,其苗如蘆,其葉似姜。其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花微紅,穗頭深色,葉漸舒,花漸出。舊說此花食之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貢一篚,上試之有驗,以賜近臣。”而至于其作書之緣起,其序則有言曰:“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為奇,周秦以前無稱焉。自漢武帝開拓封疆,搜來珍異,取其尤者充貢。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爾。”則其作書的目的,乃在增廣子弟之耳目見聞,正合于夫子“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之教(《論語·陽貨》)。《南方草木狀》在寫作體制上為后世類似的著作樹立了一個模板,其后之著作,比如宋代蔡襄之《荔枝譜》、明代陳正學之《灌園草木識》、清代余鵬年之《曹州牡丹譜》等,在形式上對其均有承襲之處,而其所體現出的“好古博物、多識無惑”的編纂思想,亦成為了聯結傳統儒家思想與花植類著作的一條橋梁,變成了衡量類似著作價值的最初的一條“元標準”。
嵇含的《南方草木狀》雖然談到了各種植物的應用之效,但卻幾乎沒有談到具體的植物栽培技術。這說明傳統的士族文人,對于“形而下”的“術”仍然是持一輕視的態度。同時,此書在談及與花物有關的歷史時,也是側重于記述具體的“掌故”,而沒有帶入更多的個人情感或審美情趣。這表明了其基本上還是屬于一種“客觀化”的知識型著作。而這種情況,到了唐宋之后,則有了很大改變。伴隨著文人意識與游藝文化的興起,此類著作中體現文人理想和志趣的成分開始逐漸增多。而由于文人身份的下移,此類著作中對于“技”的關注也多了起來。到了明代,出現了一系列談論花藝的專門著作,而其中,往往是體現知識的“技”與體現“道”的志、趣并存。比如袁宏道的《瓶史》,在記錄了諸多折枝、水煮、燈燃、封泥等具體的插花之“技”的同時,又單列《清賞》、《監戒》等目,專談賞花之道,便是一例。文人作花藝類著作,為原本質木無文的花植類著作帶來了一個新的“言志寄意”的文化意義域,但文人情趣的過度表達,則又可能使其脫離其原本的“技”與“知識”的形而下的基礎,變成一種單純的掌故類編,傷及其實用功能。能在兩者之間取得較好平衡的,有明一代,當推王路所編的《花史左編》。
王路,字仲遵,明萬歷時浙江嘉興人,具體的生卒年不詳。據其書中“小引”所述,其書之作,肇自萬歷丙辰(1616)夏日,歷三季始脫槁。原書二十四卷,可見者又有二十七卷本,則又系后人增補刊刻者。無論是二十四卷本還是二十七卷本,均采用了按卷立題的形式。譬如其第一卷,名“花之品”,第二卷,名“花之寄”,第三卷,名“花之名”,第四卷,名“花之辨”等等。各卷皆以花名,這樣,就將所有與花木有關的資料,皆圍繞著花串聯了起來,這無疑突出了花在本書中的結構性地位。雖然本書內容多系迻編他書,但經此一編,則顯得首尾有序,渾然一體矣。書中對各種花草,多有辨識,如卷四《花之辨》辨石榴:“其本名安石榴,亦名海榴。一種富陽榴,結實大者如碗。餅子榴則花大而不結實。山東有番花榴,其花尤大于餅子榴。”這部分內容,頗類于《南方草木狀》。除去此部分內容,該書中亦包括許多花卉種植方面的內容,如卷十三《花之忌》記“療牡丹法”:“或有蛀蟲、蠐螬、土蠶食髓,以硫黃末入孔,杉木削針針之,則蟲自死。若折斷捉蟲,則可惜枝干矣。”又談種梔子:“此花喜肥,宜以糞澆。然澆多太肥,又生白虱。”則其又是對《南方草木狀》的突破。而更重要的,是《花史左編》的編纂中,體現出了濃厚的文人情趣。譬如其書首卷,名曰“花之品”,題下便有自注曰:“凡立言無所關切,雖充棟無益。是卷成于草草,然統紀悉寓漸微必杜,敢曰花經,用懲孟浪。”其下又首標“花正品”,分列“花王”(擬照臨萬國)、“花后”(擬母儀天下)、“花相”(擬臺衡元轉)、花男(擬男正位外)、花妾(擬女正位內)等目,其用意,正在用一種人世的生活,來擬照花的世界。而其評花的依據,大多數仍是來自于歷史典故或是詩文章句。如其所說的“君子”(擬正直忠厚)便是根據周濂溪的《愛蓮說》:“以蓮為花中之君子,亭亭物表,出于泥而不滓。”經過這樣的操作,一部介紹知識與技術的花藝作品,便帶上了一種“超越之維”,成了文人寄意言志的工具。《花史左編》的成書,雖然可能受到丘璩《牡丹榮辱志》的影響,但其內容,卻遠較丘書為豐富。該書之中,既包含了傳統的“博物之學”,又包含了當代的農林技術,又體現了文人的現實情懷和超離之志。可以說,王路的這部《花史左編》乃是一部極具時代氣息的兼容并包之作。
盡管《花史左編》具有以上的一些優點,但清人對其評價卻不甚高。《四庫全書總目》評價該書:“此書皆載花之品目、故實,分類編輯,屬辭隸事,多涉佻纖,不出明季小品之習。”明季小品,最能體現明末文人之情懷雅趣,但四庫館臣卻目其為“佻纖”,這足以證明了時代風氣之演變。
而最能體現這種風氣轉變的,當屬官方編定的《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計一百卷,由汪灝等奉敕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編成。其書的主要基礎,是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而在其上又有刪減或增補。“并其《天譜》、《歲譜》為《天時譜》,而刪其《鶴魚》一譜及諸譜中療治一條,并更改其次序,移易其種類。凡《天時譜》六卷、《谷譜》四卷、《桑麻譜》二卷、《蔬譜》五卷、《茶譜》四卷、《花譜》三十二卷、《果譜》十四卷、《木譜》十四卷、《竹譜》五卷、《卉譜》六卷、《藥譜》八卷。每一物詳釋名狀,列于其首。次征據事實,統標曰匯考。傳記、序辨、題跋、雜著、騷賦、詩詞,統標曰集藻。其制用、移植等目,統標曰別錄。”“原本梅、杏、桃、李之類俱載入花中”,今則分見于“花、果兩處”;“原本諸譜中多有療治一條”,今又以“醫療自有專書”故皆刪去;“原本終以《鶴魚》一譜”,今則以“禽魚既與群芳命名不符,且類族眾多,禽中不得專舉一鶴,魚中不得專舉金魚”,亦復刪減。經此調整,全書體式更加精嚴,分類也更加精確,但原書“托興眾芳、寄情花木”的文人旨趣卻受到了大大的壓抑。關于此書編刊之緣起,“御制序”則有云:“粵自神農氏嘗草辨谷,民始知樹藝醫藥;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歷以授時,民始知耕獲之不愆……朕聽政之暇,披閱典籍,留意農桑……每思究百昌生殖之理,極萬變消長之情,著為成編,以佑吾民。嘗謂《爾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陸佃、孫炎之流,?注埤翼,又加詳焉。……比見近人所纂《群芳譜》,搜輯眾長,義類可取,但惜尚多疏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薈萃,刪其支冗,補其闕遺,上原六經,旁據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傳述,皆著于篇。而奇花瑞草之產于名山,貢自遠徼絕塞,為前代所未見聞者,亦咸列焉。……總一百卷,命名曰《佩文齋廣群芳譜》。冠以天時,尊歲令也;次谷、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資厚生溥利用也;終以藥物,重民命也。”言中值得關注之處,一是將對花卉植物的考察,重新拉回到了農業史的視野之內,二是提出了“思究百昌生殖之理”的明理之說,三是表達了敬天佑民的治國愿景,四是提出了“上原六經,旁據子史”,兼收稗官野乘之言、才士農夫之所傳述的編纂方法。可以說,這段序言雖然不長,但卻包含了傳統儒家至有清一代所產生過的幾乎全部思想。無論是先秦儒家的博識思想,還是漢儒的經學思想,抑或是宋儒的理學思想,在這段話中均得到了體現。而在編纂的體制上,《廣群芳譜》也的確很好地遵循了這種思想。如《天時譜》之記“春”,即首引《禮記·鄉飲酒義》之說:“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此段文字,為《群芳譜》原書所無,可以說很好地體現了《廣群芳譜》作者的尊經思想。又如《桑麻譜》記苧麻,首引《廣雅》:“苧,三稜也。”又引《說文》:“麻草也,可以為繩。”同樣體現了一種對于經學知識的尊重。《廣群芳譜》的卷二十二至卷五十三為《花譜》,從卷數上論,多達三十二卷,所記之花,遠超了《花史左編》所載。而其所收羅的記花卉的典文詩句,亦不在《花史左編》之下。唯獨所缺者,是《花史左編》中那種活躍的文人之氣。王路“小引”中曾談到自己編纂《花史左編》的情形:“試鏡自驗,瘦削見骨者凡再。心血不知耗去幾斗,乃成此事。又念古人一傾一吐,皆以鳴心,瀟灑風神,見于筆墨之外,是可為譚資者未盡也。不惜因花憔悴,補綴數條,復為“花麈”,其閏分耳。雖勞蝢自私,略足為花神生色。……予落落自負情癡,過憐隙駒,深慚涼德,而鴻駿又不可冀,趁此哀邁未逼,輒復死心蠹魚,食神仙字,做得一事,是我生之一日也。若曰好閑,予方欲偷閑未得,竊慕古人秉燭夜游者,不勝呼躍也,此閑功夫又從何處得來?故以我為閑,固非知己,以我為非閑,亦非深知予者也。”試與康熙御制序較,則其中所寓的不同情感,分明若判也。
中國古代的花植之書,其源流甚為復雜。各書或重歷史掌故,或重詞翰章句,或重種植技巧,或重文人雅趣,承襲不同,也導致體制各異。但無論如何,各書為彰顯自己的價值,往往都需要攀附某種既有的宏觀的價值話語。或依托文史,發掘花植的文化意義,以寄托人文情懷,或追求博物明理,以收其實用之功,在明清之際,成了花藝類著作編纂過程中最為常用的兩種話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