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莉/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聽說讀寫協調發展的功能性設置而言,它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形成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更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情趣化閱讀教學強調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文本與生命體間的交流與對話,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深層次建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中獲得思維的發展、情感的陶冶和審美情趣的養成,首先應從教學目標方面著手實施。
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以“人”為中心。因此,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必須綜合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三大目標領域,同時將每一個目標領域分為由低到高的學習層次,按照學生不同的身心發展的需求和認知能力的不同層級,設置具體的、貼切的、可行的層級性教學目標,滿足普通學生共性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因材施教的個性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總體教學目標、學生群體的認知和情感水平制定出一般性的總體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是學生認知和情感水平得到提高所必達的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適當降低目標的高度、難度,使學生能“跳一跳,夠得到”,唯有如此,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使閱讀教學能深入開展。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故都秋的特點以及景中之情。這是學生應當且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也是這篇閱讀教學的重點。當然在課文講解中提到的“閑人話涼”部分,如何品讀帶有獨特地域性特征的秋味,涉及到系較為艱深的“平仄”專業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一帶而過,不做詳細的講解,而已朗讀教學、誦讀教學的方式帶過,這樣不僅完成了整篇文本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達到基礎教學目標的實現,又為學生創設了一份獨特的語言氛圍和朗誦情境。根據分層目標,針對對語言文字有濃厚興趣又有較高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課后作業或練習、講座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學習西區,引導他們進行系統、深入的語言學探討,使他們特殊的認知和情感需要得到滿足。
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除了要滿足他們在認知上的需求,更應該注意到這種獨特的文本對話過程中對情感體驗的要求和獲取,教師要使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就要從目標的情感化的層面上進行考量: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和具體的人文性的教學目標相契合,例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與課文的實際內容相結合,充分挖掘出教學目標的情趣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情趣化的閱讀氛圍,在合理又有趣的閱讀氛圍中圍繞閱讀教學目標有的放矢。例如《景泰藍的制作》這篇說明文的教學,雖然說明文的教學要素是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但在這篇文本中教學的目標應該放在景泰藍的制作工序上:制胎、掐絲、點藍到燒藍、打磨和鍍金等簡單明了的說明過程中,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景泰藍科學的制作過程,進行了科學知識的普及。而對一篇說明文來說,文字的敘述中滲透著作者對這一工序的贊嘆與推崇之情,它體現了中國古代匠人在制作復雜繁瑣的工藝品時精巧的手藝和獨具匠心的藝術靈感,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文化遺產。從這一點上說,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將教學目標預設為“了解景泰藍制作程序”這一層面,教學也只是完成了認知性地目標,從整體教學效果而言,枯燥而乏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道引導學生分析景泰藍制作程序中出現的一些關鍵性的動詞,“掐”、“點”、“ 燒”、“ 磨”、“ 鍍”等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去凸顯了整個工藝中的復雜、困難和精細之處,稍有不慎即會毀掉整部作品,化成其他的動詞都不及小表達效果十分之一。這種不可替代性的關鍵性詞語的使用是在特殊的的語境中進行品評的,這看似樸實的文字背后潛藏著對工匠手藝之高超的贊美。為了使這種情感得到升華,教師緊接其后,談到景泰藍在中國瓷器中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工藝品制作中的特殊性,正是由于中國工匠們嫻熟的技藝使得景泰藍成為制作工藝中的精品,甚至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遠銷海外,聞名遐邇。它更使得中國因這種代表性的工藝作品而獲得了專有性的英語名詞“china”,它不僅是對對中國瓷器的統稱,更由于這種特殊的工藝和精妙的匠心成為了“中國”一詞的代稱。在這種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說明類文體基本的知識目標,更通過“china”一詞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這是作為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終極目標。
究根結底,語文閱讀教學的情趣化實際上是對語文閱讀教學深層次上人文性內涵的解讀,它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對文本進行情感的解讀和生命的對話,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形成和審美水平、思維水平的高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完全可以利用情趣發生的心理機制來優化閱讀課堂,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