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華 李 勇/齊魯理工學院文學院
高校英語教學作為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加快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研究和探索,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接受。近年來,我國的任務驅動型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魯子問(2002)從課堂教學的角度,提出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課堂導入,任務呈現,語言知識學習,文化信息教學,語言技能訓練和任務完成。魏偉(2010)認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確定學習任務、討論合作探究、任務演練實施、任務總結評價、強化練習和任務設計。上述研究成果為英語專業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和客觀條件的影響,目前尚缺乏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夠針對具體的讀寫課程設計有效的任務驅動型教學過程。因此,本文針對目前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有效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普遍提倡和推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推崇以學生為本,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原則上,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提倡“意義至上”、“應用至上”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具備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同時要詳細向學生介紹完成任務的具體要求和完成任務的各項步驟,然后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分別執行各項任務,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各任務小組進行交叉分析、評比和判斷,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提升。
傳統的高校英語專業閱讀和寫作課程分開進行教學,兩門課程的教學大體都是以教師、書本為中心,主要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隨著英語教學的發展,英語讀、寫整合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的模式逐步為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接受,但課堂教學多數仍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要講解閱讀內容和寫作技巧,學生的練習和教師的講解嚴重脫節;而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強調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在課堂起指導和輔助作用。因此,后者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能夠使學生發現自己的認知能力,并通使這種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升。這種教學模式符合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的要求,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任務后,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這種教學效果。
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是綜合應用能力中最為重要的兩環,閱讀可增加詞匯量、增強對英語習慣表達方式的理解,是擴大視野、拓展思路的基本途徑;而寫作則是對詞匯、語法知識的綜合運用。英語讀寫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量和更加實用的閱讀和寫作技巧,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為綜合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奠定基礎,幫助學生畢業后適應工作環境。專業英語讀寫教學與公共英語教學面對的學情不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英語讀寫能力和水平,可以通過小組學習自主完成一定的閱讀寫作任務,也具備了發現式學習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在教師指導下閱讀,觀察英語文章的用詞技巧和句子結構,進而掌握寫作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英語專業的讀寫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加實用。
“任務驅動型”英語專業讀寫教學模式,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建立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主、教師創設條件答疑解惑和課堂輔導為輔的課堂教學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即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根本性轉變。
開展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是,教師要提前創設讀寫任務,并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完成,通過創設和布置任務,激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這是保證教學順利完成的關鍵。教師通過創設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讀寫中能夠有的放矢、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研究,完成教師創設的任務。
在任務驅動型的英語讀寫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講授者”,而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安排和創設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完成讀寫任務的過程中研究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任務的設計者、指揮者,起的是主導作用。
任務驅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吸收者,而是意義的積極主動的建構者,并且這種建構不能夠為他人所代替。這就表明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因此,任務驅動型英語專業讀寫課堂教學模式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教學的作用。
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的目的和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而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提升學生的詞匯掌握能力、語法運用能力、句子分析能力和讀寫技巧來完成。“任務驅動型”的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按照教學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任務”小組,按照小組成員的具體情況創設相應的讀寫任務,在實際讀寫練習中討論閱讀和寫作的方法技巧,對讀寫任務作出分析、判斷并進行反饋、反思和探究,建構意義。同時,教師要規定單位時間內的最小讀寫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相關任務的分析思考并給出答案。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按照讀寫周期和所完成的讀寫內容創設不同的任務,實施動態監控并及時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任務”,任務的循環創設有利于學生相關知識的有效銜接,加深記憶,不斷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任務驅動型課程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學生能夠合理安排時間、查詢學習資料、自主進行讀寫訓練,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調整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但是自主學習要在教師創設的“任務”框架內進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式讀寫練習和討論,使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學習內容獲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從而加強對閱讀材料的進一步深入理解,提升對寫作技巧的運用能力,鍛煉判斷辨析能力,提高綜合認知能力和水平,最終達到有效提升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基于任務驅動型的高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對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理解則是對語言的消化和相交流過程的轉換,而寫作則是語言的綜合運用。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以及通過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任務驅動型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教學模式中,要強化英語從輸入到輸出過程的轉化過程。具體措施是,按照教師創設的任務,通過閱讀,采用口頭描述的形式對閱讀內容進行復述、以書面描述的形式概括閱讀材料的大意,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對學生語言表達中所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集中輔導和糾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自評、小組間互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綜合客觀評價,并要求學生將口頭評價的觀點和意見整理成書面材料,以此檢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狀況。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主觀性和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將閱讀心得和討論筆記進行小組間交換,以實現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取長補短、拓展思路、開闊視野、共同提升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目的。
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英語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英美文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對讀寫課程教學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脫離單純的背單詞、記語法、翻譯句子的枯燥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