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暢 閆智敏/吉林師范大學
中國古代的貨幣發展每個時期都有其貨幣發展的意義,春秋時期作為貨幣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值得仔細研究,尤其是先人在貨幣改革時提出的思想和政策,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古代文獻《國語》、《春秋》、《管子》、《史記》等古籍中都記載了春秋時期的貨幣發展情況,顯然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金屬鑄幣已經在各國廣泛流通使用、貨幣經濟已經比較發達的現實,更體現了先人在面對貨幣調整時的深思熟慮。以《國語·周語》選篇為代表詳細的介紹周景王在面對危機時是如何進行貨幣上的改革的?又提出了怎樣的貨幣理論?對當今又有怎樣的借鑒意義?
《國語·周語》篇《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中記載單穆公對景王的進諫,實際上是對“鑄大錢”本質的深刻揭露。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單穆公曰:“不可”。古者,天災降戾,于是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民患輕,則為作重幣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則多作輕而行之,亦不廢重,于是乎有子權母而行,小大利之。單穆公根據先人面對天災等意外情況做出的調整來勸諫景王,以民為主,提出“母權子”,“子權母”的母子相救理論,分析小錢與大錢的利弊,并做出了深刻且詳細的辨析。單穆公指出: “廢輕而作重,民失其資”,實際上是變相搶劫人民;同時指出:過分剝削人民,“民不給,將有遠志”,這對周王室是嚴重的警告,是很有政治遠見的。因此可將單穆公的思想歸結為以民為主,母子相救的貨幣理論。
根據單穆公的理論思想,應該以民為主,站在人民的角度作出調整。當今,傳統紙質貨幣形態的地位在已經受到了電子貨幣形態的挑戰。但是電子貨幣的使用出現在虛擬的世界中,雖然存在卻看不見摸不著,有較高的流動性,造成了商業銀行超額貸款準備資金也相應較少;使用易產生信用危機,國家對其的保護機制及使用機制沒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加劇了其風險性。對此,首先,應健全電子貨幣的安全機制,用國家的法律及政策明文規定其使用的細則,盡量的規避風險,保障人民的權益,也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安全發展。其次,面對電子貨幣對傳統紙幣的沖擊,應做到保障流通市場上紙幣的流通率,增加紙幣的使用量,明確電子貨幣的適用范圍,做到在各自的領域內適宜的發展,既方便人民的使用,也方便國家的管理及傳統紙幣的正常流通及發展。
經濟發展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命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當經濟市場出現問題時,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今,后果往往不是能夠預計的,常常令人措手不及。根據單穆公的母子相救理論,面對特殊的情況就應該以特殊的方式來解決,以古鑒今,現在可以利用電子貨幣來處理國家的經濟危機。例如國家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紙幣貶值,供給大于需求,市場秩序破壞亟需調整時,今天我們不妨做出大膽的猜想利用電子貨幣的形式來調節這一現象。從人們消費的角度出發,可以令虛擬世界中的電子貨幣價值不變,用通貨膨脹前的正常價格來購買現在市場上的商品。從貨幣政策的角度出發,調整電子貨幣的使用范圍,將其合理地擴大,減少紙幣的使用和發行量。從財政政策的角度出發,由于這一時期國家為了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需要增加稅收,因而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納稅者以紙幣的形式納稅,減少信用卡和電子貨幣的使用。從供給政策的角度出發,以央行為代表,起帶頭作用帶動地方銀行出臺增加利率、擴大投資、開發更多的理財項目并擴大金額和年限,刺激儲蓄和投資,減少紙幣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進而增加電子貨幣的購買力。將市場逐漸穩定到正常的秩序,也從側面上維護了人們的經濟權益。在經濟危機的時刻,電子貨幣扮演著調解者的角色,賦予了特殊的身份,與紙幣同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做到互補,共同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反之,通貨緊縮時亦然。
在春秋時期,生產力極端地下的水平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在思想領域卻得到了空前發展,政治家們的思想相較于其他時代來說更為活躍,他們針對小錢換大錢這一貨幣改變能夠提出以民為主,母子相救的先進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今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一直立足于民主政治建設,為人民謀福利,為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也將儒家的仁政思想推向世界,都展現了民主思想的偉大意義與追求。因此,我們除了在政治上謀求更多的權利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濟上獲取更多的利益,在吸取先人進步思想理論的同時,結合今天的發展形勢,對經濟發展做出更好的調整,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了祖國的明天能夠更好的發展,更應該以古鑒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博采眾長。
注釋:
①國語(第一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