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燕/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都是按部就班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活動,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中職語文學科本身來說,中職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提升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則無法實現教學改革目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從當前的教育實踐來看,中職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在學生人文性和實踐性培養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分析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提升教育實效性的關鍵。
從教學實踐來看,現代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往往忽視人文教育,很多教師為了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提高學生考試分數,在教育實踐中不注重人文滲透與人文思想的培養,學生在教師主導的傳統課堂下,無法真正理解和認知語文學科當中蘊含的人文知識,對于學生成長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從理念和模式上進行創新,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滲透,則將成為制約中職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一個瓶頸。
從現代課程教學改革目標來看,中職教育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語文也是重要的工具型學科,對于提升綜合素養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理解實用性教育的意義,向學生所傳授的知識也缺乏足夠的實用性,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應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如果知識過于死板,中職語文課堂也將失去活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將中職語文知識與實踐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提升知識的應用空間,引領學生深入教學體系,是中職語文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開展中職語文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實踐能力,很多教師結束高校的學習生活后,直接從事教育行業,雖然理論功底比較扎實,但是也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不能結合具體實踐進行有效教學,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就不夠直觀,容易影響到教學效果。對此,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性,對于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融入實踐性教育理念,提升中職教師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是提升我國中職教育綜合水平的重要路徑。
作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人文教育對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將學生人文思維和人文感知能力作為整個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實踐中,語文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通過有效的教學整合,讓人文思維逐漸滲透到學生腦中,有助于學生構建現代語文學習體系,提升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在豐富語文課堂人文內涵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強化自身對文化的理解,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導學生深入到人文教育體系中來。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摒棄傳統的固化教學思想,將實用性作為教育的第一目標,將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的第一要務。如何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一直是現代中職語文教學關注的核心問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節點上,更需要教師不斷創新,多為學生營造知識的實踐應用情境,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很多中職語文課堂上,學生之所以缺乏學習熱情,是因為教師沒有在課堂與生活中架起應用的橋梁,導致學生缺乏課堂參與度,整個實踐教育流于形式。基于此,教師要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出發點,尋求更優化的教學路徑。
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用于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強化自身教學的業務能力。毋庸置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和實用技能,就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作為中職語文教育的引領者,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特點,作為中職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相對較為薄弱,對于知識的人文性和實用性缺乏足夠的自主認知,這也就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作用,引領學生共同走向高效課堂,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情境模擬、文化再現等現代化的語文教學模式,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實踐性。
綜上所述,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人文教育和實用教育作為教學重點,突破中職語文傳統課堂的壁壘與瓶頸,通過構建現代的科學語文教學體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上來,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人文主義思想,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育,從而能夠真正實現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