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師范學院
語言文化學將文化和語言相結合,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突出語言的“人文性”。語言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信仰等多方面內容,并且和文化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可以從語言的角度來探究文化,也可以通過文化來分析語言。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它立足于民族文化起源,向我們展示了語言和文化都是源于生活實踐和人類最基本的生產勞作。諺語作為民間創作的一種形式,其內容蘊含了大量的文化現象。從語言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文化現象可以通過“語言文化代碼”顯現出來。
“文化代碼”是物質對象和精神文化當中蘊含的符號(象征)及思想內容的總和。而語言文化代碼則是一種象征體系,這些象征由若干具有一致象形基礎的主題聯結構成,履行標記功能,并且依附于語言單位而存在。“語言文化代碼”是語言代碼和文化代碼的統一,是文化代碼作用于自然語言的結果。
外語學習過程中,對“目的語”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往往會影響學習者對語言的掌握程度。“友誼”作為人類文化交往過程中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是語言文化學習者不可跨越的一個主題。因此,我們將以漢、俄語當中與“友情”有關的諺語為例,解讀其蘊含的語言文化代碼。
通過整理漢、俄語有關“友情”的諺語,不難發現兩種語言的諺語中經常會提到“馬”這一動物形象。例如,俄語中的Коня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 Конь познается при горе,а друг при горе. 漢語中的:泥濘知馬,患難知人。買馬要看看口齒,交朋友要摸摸心底。騎快馬的,感覺不到路遠;朋友多的,感覺不到困難。
中國傳統文化中“馬”這一形象是勤勞、堅毅和勇敢的人的象征。古時候,馬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戰場上,每匹戰馬都被視為主人最忠實的朋友。人們認為,一匹好馬會救人于危難之中,對主人不離不棄。因此人們經常將良駒和朋友聯系在一起,相對的,將劣馬和仇人聯系在一起。例如:劣馬能把騎士拋下馬鞍,壞朋友會把你出賣。(Кляча сбросит всадника с седла,плохой друг тебя покинет).
斯拉夫文化中,“馬”具有令人尊敬的地位。首先,“馬”是斯拉夫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工作伙伴,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同時,它也是戰爭的標志,是軍隊統帥權力的體現和勝利的象征。他們認為,騎著白馬進城便意味著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好馬會幫助人們,時常被視為人們的好朋友,因此“馬”這一形象經常在與友情相關的主題下出現。
由此可以看出,“馬”在中國文化和斯拉夫文化中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不影響語言學習者對此類諺語內涵的準確理解。
中俄有關友情的諺語中包含了很多與樹木有關的元素,例如:“корень дерева(樹根)”,樹根是樹木的根基,樹根和朋友的類比在諺語中多用于表達朋友和友情的重要性:Дерево живет корнями,а человек — друзьями. Человек без друзей — что дерево без корней. 澆樹澆根,交友交心。(Поливай дерево с корня,ищи друга с душой.)。同時,大家耳熟能詳的“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В самые холодные дни зимы познаются сосна и кипарис,в беде познается друг.)”,由于漢、俄文化中,“松柏”均為“強勁、堅定不移”的精神象征。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寒冬里,萬物蕭條,只有松柏挺拔而翠綠,與嚴寒做斗爭,于是,人們總是將寒冬中的松柏比作危難之時的真朋友。此類諺語只需翻譯字面意思,即可使學習者明白它所傳達的意義。
諺語中包含了眾多極具文化特色的象征符號,這些意象的存在,往往使對目的語國家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國漢語言學習者摸不著頭腦。
例如,漢語言文化背景下,提到友情,就不得不提及“秦檜”這一人物形象。“秦檜”阿諛奉承,陷害忠良的奸臣形象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因此,當人們看到“情愿挨一刀,不和秦檜交。(Лучше нанести себе удар ножом,чем подружиться с Цинь Хуэй.)”“秦檜也有三個臭朋友。 (Цинь Хуэй тоже имеет трех плохих друзей.)”時,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蘊藏的道理,可對于一些不了解背景知識的漢語言學習者來說則不然。同時,“人心齊,泰山移。(Гору Тай люди могут передвинуть общими усилиями.)”,即便按照漢語意思對其進行翻譯,如果不對“愚公移山”的背景進行介紹,那么還是會形成一定的理解障礙。
以上分析僅僅是俄漢諺語中文化代碼的一小部分,但由此可以看出,語言文化代碼的意義一致或相近時,有助于語言學習者對諺語內容的理解,當語言文化代碼所表示的內容在另一語言文化背景中缺失時,會對語言學習形成一定的障礙。因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適時地解讀語言文化代碼,對目的語的掌握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