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天河區天府路小學
培養小學低年段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是小學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問題。因此,音樂課的導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涉及到剛入學低年段孩子對音樂課程的喜愛與否。接下來,就此談談自己對小學低年段音樂課導入方法的幾點看法:
小學低年段音樂教育是對孩子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低年段孩子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如果采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孩子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導入,要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音樂積極性,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例如:《國旗國旗真美麗》這一課,根據音樂的播放,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現,每唱一句歌詞就有圖畫出現作為導入,直到最后歌曲結束,小朋友們對著國旗敬禮的畫面也隨之呈現在黑板上了。這個過程不但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可以幫助一年級孩子理解歌詞大意,從而記憶歌詞,愛上歌唱。在學習《小列兵》這課,我們可以播放視頻作為導入,讓孩子們感受小列兵的威武,行進隊伍的嚴謹和莊嚴。我們還可以通過律動來感受2/4拍子進行曲式剛勁、有力地音樂風格等等。所有這些導入,都能大大提升孩子對音樂學習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思維,使孩子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器樂進課堂,也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徑,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具有愛表現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這一特征,在各種藝術活動中,可以充分結合他們熱衷于表現自己才藝的心理,在課堂上進行器樂進課堂,可以是自制樂器,可以是小型的打擊樂器進行導入,例如:三角鐵、沙錘、碰鈴等等,使學生懂得,只有協調一致,團結協作,才能出現統一和諧的音調,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們組織小組匯報演出,排練了多種表演形式的小節目,使學生在排練演出過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器樂進課堂的導入滿足學生好動、求樂、愛美的要求,他們對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愿望。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珍惜集體榮譽、嚴守紀律的良好品質。例如,在訓練中,教師要經常讓學生去感受整體聲音的協調性及和聲效果所帶來的美感,感受到整體的凝聚力,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員,必須服從整體。并經常通過對比,提高鑒賞力;通過練習,獲得美的聲音;通過刻苦努力地訓練,使學生知道,美的聲音是通過不懈努力換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同時也對學生的集體主義也得到了培養。
節奏練習的導入,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和自制小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熟悉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孩子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例如:低年段要求掌握的節奏型并不多,就是簡單的×、××、×-等等,課堂上利用一次性的小紙杯,把杯口倒扣,用不同的方式來敲打節奏,邊敲打邊讀出節奏型,便于孩子掌握和記憶。所以,節奏練習的導入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學習手段,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師用簡潔、準確并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去啟孩子的想象力,幫助他們認知和了解音樂,從中提高審美意識。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去做拍手、點頭、踏腳等動作,啟發他們做簡單的即興表演。這樣,既能幫助他們去掌握音樂的節奏、韻律,還能啟蒙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用律動進行導入,來培養學生的樂感,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例如:在《布谷叫,春天到》這課,用高舉雙手輕輕拍打來表示高音,下蹲重重地跺腳來表示旋律的低音,用簡單的律動設計讓學生來感受音的高低,這樣是他們對音的音高有一個比較形象的對比感知。
例如,利用律動,感受音的長短。低年段孩子計算能力有限,如果從理論上給他們講解音的時值比例,枯燥無味,難以接受,如果利用律動來感受音的長短,孩子就容易理理解和掌握了。在認識四分音符時,讓學生做小狗的叫喊動作,一拍叫一聲“旺”,通過律動后,在講解四分音符,這樣孩子就容易理解四分音符的長短了。律動練習的導入,加強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可以輕松掌握節奏、音高、強弱等音樂知識,還能讓課堂多元化,不枯燥,活躍課堂氛圍。
以上是對小學低年段音樂課堂導入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導入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所以,以后還要想出更多、更新穎、更具有孩子特點的方法在音樂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導入,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使孩子們更加喜歡音樂。在音樂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