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課又稱微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在教室中進行的45分鐘的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其主要形式就是教師將授課內容以短小視頻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在中職語文教育的課堂中,根據課程的不同,有些還會安排一些其他的輔助性的教學形式,最終都是為了實現課程知識內容的傳授,達到教學的目的。
微課在我國推行的時間不長,但卻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對推進語文教學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其他學科也是如此。當前多數中職院校中,多數教師都在嘗試使用微課教學,教育部門也鼓勵并提倡將這種方式進行探究,以提高教學質量。
微課具有內容精煉、簡短、形式多樣、不挑環境等重要特征,最利于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具有專指性的輔導、啟迪或強化的教學活動。微課一般會在5分鐘至10分鐘之間,這樣的時長可以保證學生始終可以做到集中精力,提高學習效率。
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國外文學,涉及面都較廣,而學生受閱歷少的限制,許多內容他們在理解起來存在難度。微課可以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受感官刺激,不僅可以方便他們理解,更可以幫助輕松記憶。比如,在學習《離太陽最近的樹》這篇課文時,多數學生是從來沒有見過紅柳這種樹的,即使教材中有配圖,也無法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往往憑借自己的想象去揣摩,課文的意境也無法得到深刻的表達。而通過微課制作的視頻,則可以全方位地將紅柳的生長環境和形象特征鮮活地展示出來,學生對文中描述的紅柳形象便可以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更加渴望去了解它。
學生經過九年的義務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積累,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要想在將來的工作中能有更加優秀的語言交際能力,還需要配合教師在語文的教學工作中狠下功夫。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且多采用紙面上的考察方式,引導課堂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這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口語表達。通過微課的方式,將口語教學進行情景化,用實踐的方式進行,將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經歷知識由學到用的過程,從而可以讓學生培養出分析、解決問題、實際操作能力。只有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可以真正去參與,才能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過去的作文課中,教師多采用直接命題,由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章寫作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雖然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學生往往沒有素材,在創作時,內容空洞,語言不夠書面化。教師通過微課對應用文寫作中的具體內容或注意事項制作微課進行講演,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及應用,并且可以把在理論講解中一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比如以“雙贏”為題,教師可以將社會上許多企業合作、國家合作等事件結合起來,成為學生創作的素材。
微課的教學方式若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得到推廣,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從學校到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清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教育改革的力度,樹立以學生為本,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觀念,主動學習各類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為微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微課的推行,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微課視頻的收集與制作。關于中職語文的教學,在網上搜索會出現大量的視頻,作為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大綱和課程的安排,堅持實用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對這些視頻進行篩選,找出適合高校學生學習的視頻,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剪輯、整合。這些視頻可以發送給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公開的演示。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自制視頻,也可以在網絡上下載相關的影響資料,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試著模仿他們的手法和腳步,教師在一旁對動作進行一一指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制視頻,并將有代表性或優秀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改編,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創作過程加以指導,使學生在改編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微課內容開發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運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課堂水平,推動了語文教學在中職院校的發展水平。在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相信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微課這種形式會廣泛地在中職院校的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得到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