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應忠
眉山市東坡區永壽鎮羅平初級中學
一個沒有愛的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教師甚感疲憊,學生也學得乏味,嚴重制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能將愛融入課堂,那么,教師、學生都會感到精神愉悅,從而精力充沛地自覺投入教與學,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多年,我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在教學工作中,只有用一顆愛心去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梁,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愛,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前提。愛,需要真真實實的行動。愛,體現在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
愛學生,首先會對學生有一顆充滿熱情、博愛的心靈。他時時會把鼓勵、期盼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覺到他滿意的微笑。他會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每個學生,培養他們豐富多彩的人格,讓每個學生充分發展個性。愛學生,他會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主動走近學生,分析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挖掘他們的個體潛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參與者,合作者,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會懷揣著一份愛心,經常主動地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不僅關心、輔導學生,而且利用平時對學生輔導的機會,了解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想法。分析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情況,根據掌控的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愛學生,會盡快熟悉、了解每一個學生,包括他們的名字、愛好、性格、家庭生活環境等等,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尊重。備課,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開學報名的第一天,也是我最忙碌的一天。我要在這一天通過對學生和家長的觀察,了解學生,記住學生的相貌和特征,強迫自己熟悉大部分學生的名字。這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第一節課上,我就能基本隨口叫出班上學生的名字,而不是叫學號。有些老師上課要么叫“一號回答”“二號回答”,要么指著學生“你來回答”,像是叫犯人一樣,我很能體會到學生的那種失落感。記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但一個老師不用看花名冊,第一節課就能把學生的名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作為老師,只有用心去打動學生,才能叩開學生的心扉,學生才會尊重你。記得有一次,那是七年級思想政治第一節課《走進中學》,讓學生作自我介紹,互動認識新同學。我招呼著同學們向其他同學伸出友誼的“橄欖枝”:“王凱,你先來向同學們作個自我介紹,代新,你準備……”,學生們看我的眼神一下就變了,驚訝、自豪、感激……。他們體會到的,是老師對他們濃濃的關心與愛意。
愛學生,就要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努力挖掘和因勢利導地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能,不歧視每一個學生,不停留在“成績決定一切”這個層面。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各自的優勢與特長,你不能讓西紅柿的苗子結出蘋果來。西紅柿就讓它結出西紅柿,蘋果就讓它結出蘋果,每個成果都有它的價值。只要沿著他們的強項健康茁壯成長,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都是值得肯定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斌、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上,學生幾乎都是陽光的、生機勃勃的,他們感覺到自己在班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員。在思想政治課科代表、學習小組長的形成上,我一直堅持競選的原則,讓每個同學有機會各顯其能,這也是對他們個性和能力的一種歷練。某同學成績平平,但敢說敢做,做事認真,得理不饒人。她競選成了科代表,在她的任期內,班上思想政治課的一切課后瑣事一直不用我擔心。在思想政治課學習方面,她不僅身先士卒,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而且根據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和課后要求,帶領、協助小組長,嚴格檢查,認真落實,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對她也很服從。在組織的學業質量檢查中,該班多次受到表揚。
愛學生,就要信任學生,而不是事無巨細大包大攬。思想政治課教學,離不開對學生的管理。在學生管理中,我采取對學生實行自主管理,授權式管理。開學第一周,我會根據男女生比例和學習狀況,成立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具體要求,在規范自己行為,爭當先進的同時,互幫互助,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作為科任老師,負責全面監督。我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召開班干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協調他們的工作,及時給予引導,指導和改進他們的工作技巧、工作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
愛學生,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進行理性分析,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思想政治課教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實際,有效地將學生的實際與教材內容融為一體,在教學中很自然地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中學生“早戀”,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在校園里,這種現象,時有發現。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教師需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一個人身心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是正常的表現。作為老師,首先要“肯定”,然后再“引導”。不要把“早戀”說得一無是處,否則,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抗情緒,也可能傷害學生心靈中美好的東西。所以,對待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反對草率,更反對粗暴。思想政治課講到《男生女生》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用一顆愛心,走近學生,幫助解決問題,使學生變得更加理智、更加成熟。
中學生“上網”,一直是個讓家長、老師頭疼的問題。我沒有“談虎色變”,而是認為其有利有弊,關鍵是如何正確引導。在講到《學會拒絕不良誘惑》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就“上網”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為此,我組織了一場辯論會,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讓他們自己查資料,找證據,做好充分準備。在辯論會上,學生唇槍舌劍,各抒己見。通過辯論,學生自己提高了認識,增強了處理的能力。我認為,這比家長、老師的簡單說教有效得多。只有老師付出了愛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那么,在他的教學中,才可以結合實際,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比較關心的話題,作好分析、引導,給予他們一定的啟示,而不是照本宣科,真正地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道路,起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真正目的。
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瑣屑而繁雜。但我相信,只要教師擁有一顆愛心,并將愛心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當中,真誠地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學生,那么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和諧的氛圍,學生就能愉快、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