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根超
江蘇省淮陰中學漣水濱河高級中學
通過在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制定出明確的發展方向,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人生觀念以及世界觀念的樹立。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中,魚龍混雜的互聯網環境對高中生的政治思想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能夠讓他們熟練掌握篩選優秀信息的方法,高中政治教育者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制定出科學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培養出高中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1.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開始將教學重心轉移到了哲學教育中。相較于以往的政治課程來看,改版后的新課程教學標準更加重視對學生政治思想的培養,一改往日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為學生創造出更多接受先進文化教育的機會。為此,通過進一步培養高中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政治教學活動中,全面提高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效率。
2.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信息時代中,傳統教學模式中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要求了。為此,高中政治教育者要積極的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來培養出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改變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可以順利的接受新的教學思想、熟練應用新的學習技術,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3.滿足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由于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絕大多數的高中政治教育者仍然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阻礙了素質教育理念大面積的深入應用。而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為其日后的順利升學與就業打好基礎。
1.利用思想政治理論來武裝學生頭腦。高中政治教育者需要明確認識到政治教學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能夠帶來的推動性作用,全面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自信。如今,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我國的傳統文化正在與西方文化、多元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進行不斷的交流與碰撞,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文化背景中,唯有通過明確的道德底線才能夠讓學生利用主流意識形態來抵御外來的不良文化,從根本上杜絕錯誤價值觀念對高中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教育者需要正確對待政治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來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新型的教學模式,確保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充分的滿足于國家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育者還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身邊來掌握他們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根據他們的喜好來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大幅度提高政治教學的感染力,向學生展示出政治課程中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在利用思想政治理論武裝高中生頭腦的同時,培養出他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2.積極堅持并貫徹主流文化導向。高中政治課程的另外一項教學功能即為堅持主流文化的教學導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教育者要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科學化的利用主流文化的引導作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目的。主流文化最為突出的引導意義就在于可以培養高中生堅定的文化信念,由于信念是在長時間的學習與生活當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其中蘊含著個體對文化的強烈贊同與依賴情感,這本身具有著較強的信諾意味。而通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主流文化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從而讓他們在集體的氛圍中形成自由的鑒定信仰,即使在面對復雜的文化環境時也不會迷茫,始終保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3.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同樣也是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維護的過程。然而,由于受到了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個性特點以及諸多因素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復雜性要遠遠高于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為此,高中政治教育者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身邊來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同時還要從根本上杜絕將學生在成長階段中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政治化處理。事實上,在日常的政治課程中,教育者總是會不自覺的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或錯誤行為予以嚴厲的批判,甚至還會同當前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對于政治課程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例如,一些教師會將學生追求個性的行為歸類為“個人主義”、將那些性格比較內向且不知道怎樣與他人溝通的學生歸類于“缺少團隊意識”的一方、將那些對時事新聞表達與大眾聲音不同意見的學生看作是 “缺少社會主義意識”等等,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的政治思想與道德理念真的朝向這些錯誤的方向所靠攏,十分不利于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為此,在日后的高中政治課程中,教育者要經常性的舉辦一些諸如心理健康座談會、交流會等班級活動,為學生創建出表達內心所想所感的平臺,以此來達到培養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