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年,已屆英法百年戰爭后期,在經歷了一場沒有撈到任何便宜的對法國的進攻后,亨利五世不得不帶兵卒9000人撤往法國東北部的加萊。途中,饑餓和瘟疫奪走了許多士兵的生命,使他的部隊幾乎減員一半。更糟的是,法國的騎士們對疲憊的英軍圍追堵截,使英軍士兵疲憊不堪。同時,法軍主力部隊偵查兵已探明英軍部隊的前進方向,2萬名精銳的法軍騎士開往英軍歸途上的阿金庫爾,意圖殲滅英軍,活捉亨利五世。英格蘭的命運正遭受著嚴峻考驗。
亨利五世深知自己部隊被法軍追蹤,因此命令部隊加快行軍速度。他們先于法國人到達了阿金庫爾。亨利五世也騎馬視察了地形,發現這是一處不錯的防御陣地。這里地形十分平坦,看似對法南西騎兵有利;但在平坦的原野前有一處森林,森林中間有一條狹窄的通道,適合部署重裝部兵和弓箭手,而森林面積較為廣闊,法軍騎兵難以夾擊其兩翼,只有可能從后方通路和前方入口夾擊英軍。對這一點,亨利五世也知道得分外清楚。他已做好最壞的打算。他命令士兵在前方入口筑起木柵欄,在木柵欄后部署重裝劍士,弓箭手呈方陣位于重步兵之后,騎士們下馬戰斗,長槍手把守木柵欄。這是他結合所有兵力做的最佳防御部署,沒有其他選擇了。
法軍到達的第二天上午,戰斗開始。法軍派少量熱那亞雇傭弓弩手對英軍射擊了一陣,隨后退至后軍。法軍右翼的加斯科涅騎士率先對英軍發起沖鋒。英軍按照亨利五世的命令,一箭未放,歸然不動。等法軍騎兵沖至200米左右時,他們才看清前面好像有座柵欄。這有何難?領兵的伯爵心想,跳過去不就得了!他加速沖擊,正欲同躍過柵欄,結果馬躍起高度不夠,人仰馬翻,直接摔到英軍陣中,被亂劍砍死。隨后的騎士們見主將落馬,一時慌神,但馬都跑到英軍陣前,隨著亨利五世一聲令下,英軍長槍兵和重劍手一起攻擊,將前排法軍盡數屠戮;而后排法軍遭到阻隔,不得不停滯不前,等候命令。亨利五世抓住戰機,命令長弓手放箭,漫天飛矢如雨般襲來,法軍騎兵只得低下頭策馬飛奔。因為法軍盔甲堅固,故在箭雨下能夠保持,但箭矢使他們不能抬頭,以免頭盔被箭刺穿。就這樣糊涂地沖到英軍陣前,一陣揮砍,法軍死傷無數。法軍第一波攻勢持續不到4小時,就被英軍完全粉碎,死傷騎士3000多人。英軍也極為疲憊,需要休整。
與此同時,法軍營帳中,國王得出結論:法軍進攻力度不夠!他重新制訂戰術,決定將左翼軍投入戰場,進攻英軍側翼;同時中路和右翼殘余共約10000名騎士從中央進攻,壓制英軍。中路軍由國王和布列塔尼爵爺們帶領,浩浩蕩蕩沖向中路,另一路5000多人的騎兵從右翼突擊英軍,沖向樹林。對此,亨利五世沉著應對。他命令長槍兵把守柵欄,騎士們全部下馬步戰,弓箭手方陣向法軍主力射擊;另一方面,他帶領重裝武士和一部分長槍兵抵御右翼突襲的法軍。英軍弓箭的密集火力幾乎遮蔽天日;法軍密集軍陣遭到重創,不少騎士跌落馬下,被踩踏致死。保持戰斗隊形的騎士沖到英軍陣前,又遭到重創和長槍的揮砍刺擊。被看做“賤民”的長槍兵和弓箭手甚至用小刀和短劍與沖進陣中的法軍搏斗。一名法國爵爺體力不支,按騎士風度對一個看起來地位也差不多的英軍遞出手套,表示投降,卻被沖來的幾個弓箭手亂刀砍死。法軍陣勢徹底瓦解,國王也在戰亂中喪生。
另一條戰線上,亨利五世也率領劍士們與法軍騎士展開搏斗。法軍騎士在樹林中完全喪失機動性,成為巨大的目標。法軍的騎士笨重,在面對圍攻時就毫無抵抗之力了。一陣瘋狂的殺戮后,英方約克公爵戰死,法軍也死傷大半,被迫撤退。然而,法軍就也不乏有見地之人。一位伯爵帶領千余名騎士做了法國人最后英勇的嘗試:他們在森林外圍快速機動,沖到英軍的后方營地,開始焚燒英軍營盤。但由于英軍全軍戰斗,故營中除些財寶外并無他物。這支法軍從英軍后路抄來,亨利五世預想中最壞的事似乎就要發生。法軍開始搶奪財寶,亨利五世當即立斷,命令弓箭手射擊,騎士上馬發動進攻,這支部隊在密集火力和騎兵沖擊的雙重打擊下覆滅。法軍陣線已潰散,亨利五世決定發動進攻。弓箭手離開原先陣地,在樹林外排成方陣,對潰退的法軍進行火力覆蓋。有些法軍因為騎士精神拼死反擊,被英軍殺死,更多的法軍選擇了交出武器投降。亨利五世放棄了用俘虜換取贖金的打算,也不愿將他們帶回英國。于是他采取最直接的辦法:殺光。這使法國全境震驚,更堅強了法蘭西人民誓死反抗入侵者的決心。最終,百年戰爭以法蘭西的勝利而告終。亨利五世在這場戰役后帶領士兵們回到英國,莎士比亞把他的傳奇經歷寫成了歷史劇。
從軍事角度看這一戰役,當然是英軍完勝為結果,法軍全軍覆沒,而英國僅損失200-500人。阿金庫爾戰役開創了以少勝多,用密集火力殺傷敵軍的先例,也證明了騎士不是不可戰勝的,使中世紀的騎士時代走向衰微。后世的拿破侖的火炮戰法,織田信長的“三段擊”火槍戰術都是使用密集火力殺傷敵軍的優秀范例。阿金庫爾戰役后,越來越多的平民代替封建主登上戰爭舞臺,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平民戰爭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