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最常見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真正“做”,綜合實踐活動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是為了讓小教室更得更大,更靈活,更新。它將語言學習的研究和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學習,提高活動水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是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提出的目標要求。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目前的小學英語課程是基于主題導向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每個主題作為語言能力培訓的語篇單元。教師必須將他們教授的主題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形成一個與本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話題。每個單元開始時,老師會給學生提供與該話題相關的話題,并指導學生在哪些方面尋找信息以及從哪些方面觀點。
例如:我和學生們共同確定了相關的主題“Beautiful park I like”并制定了如下的實施策略:
(1)通過看一看、勾一勾、涂一涂,更進一步地了解和熟悉美麗香山。
(2)通過選一選、涂一涂、貼一貼,享受香山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3)通過畫一畫、說一說,提醒孩子們在香山里享受玩樂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4)大膽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增進了解。
根據實施策略制定出了如下的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了解和熟悉美麗的香山
(1)活動目標:了解和熟悉美麗的香山。
(2)活動步驟:①看一看、勾一勾、涂一涂在香山里看到的事物。②和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在香山里看到的事物。
2.第二階段:享受香山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1)活動目標:享受香山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活動步驟:①選一選、涂一涂、貼一貼香山里可以進行的相關活動。②和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在香山里可以進行的活動。
3.第三階段:提醒孩子們在香山里該注意的地方
(1)活動目標: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活動步驟:①畫一畫香山里的相關標識。②和同伴互相交流,進一步提高口語能力。
根據實施策略和步驟,我下發了相應的實踐任務單。學生根據組長分配的任務,結合主題,在組內共同查資料,互相幫助,分享自己的觀點,結合相關語言知識點再進行總結反饋。也許有些學生在自己動手時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如語言表達問題、觀點不一致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能說不出、寫不出,但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生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不僅彌補了困難學生的不足,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在這樣的開放活動中鞏固和拓展了前面所學的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探究學習方法主張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師生互動等學習方式和表達方式,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英語課堂教學是離不開活動和交流。學習可根據需要放置課桌,形成四組,六組和其他形式。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自由發言并充分發揮主動性。
我認為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形式是基于內容的,內容是通過形式來表達的。在課程開發中,我們經常關心形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都在移動。但是,教師應該反思學生是否已經學會了。學生會使用它嗎?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為學生提供機會。通常教師向學生介紹學生并定義預先設計的活動任務。然后學生將任務分組。似乎英語學習與兒童獲得母語的過程非常相似,是在最現實的學習外語的環境中。只有通過完成活動任務,我們才能達到學習一門良好的外語的目標已經實現?從做到學習需要多長時間?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英語教學。
總之,隨著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英語教師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入英語教學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多種評價機制,促進英語教學的優化。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加強英語教學過程,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建立以活動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逐步通過學習英語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