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皓
(成都文理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如今,世界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特別是在設計領域,能否使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取決于作品中的內涵與意境是否足夠豐富。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設計元素,設計師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應當汲取精華,合理借鑒,巧妙融合,以增強作品的藝術價值,更好地傳遞作品的信息。
中華文化在歷經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有著別具一格的魅力,包含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從中國傳統元素的內涵上來看,有著顯著的地域特征與民族特色,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傳統文化風格。發展至今,各類藝術作品中都離不開中國傳統元素的影子,它不僅給創作設計提供了靈感,也給現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水墨元素的運用。水墨元素一直以來就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從書法再到水墨畫,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也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與含蓄,體現的是一種意境。意境在藝術活動中體現的是任何自然審美統一的形態,是主體和客體碰撞交融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狀態。水墨元素的運用讓主體突破了心靈的想象空間,營造出了一個更加虛幻的審美境界,并通過描繪物來表達思想感情,讓藝術品的欣賞者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水墨元素的意境往往體現出顯著的詩意化。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影片《小蝌蚪找媽媽》中,原型就是齊白石先生“蛙聲十里出山泉”的水墨畫,經過將青蛙、魚蝦等不同形象進行水墨處理,展現了齊白石先生的繪畫風格。從影片的特征來看,其背景也完全利用的是水墨畫的藝術表達形式,輔以古琴音樂,讓觀賞者在一幅幅水墨畫中了解影片的意蘊,感受它的意境優美,留給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實際上,水墨元素一直以來也通過留白的方式,體現出其特有的畫面境界。
(二)吉祥圖案的運用。吉祥圖案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種體現,它所表現的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所展現的民族精神。一些植物的圖案與其它幾何圖案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所包含的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福。設計師們也可以根據這些創作素材進行合理規劃和選擇,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也會根據圖案的內容來確定設計主題,并在作品中融入這些內容,在不斷完善和創新中,賦予作品更深厚的內涵與文化底蘊,展現出中國文化的魅力。
我國的吉祥圖案題材多來源于自然,設計師們將這些自然元素相互融合,設計出具有藝術感的作品,在繁雜中實現變化與統一。中國的傳統美學體現的就是一種主客體的整體意識,認為萬物就是一個和諧的整體。所以,對于自然題材的選擇也充分體現在實際的設計當中。遠古時期,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麒麟送子》、道家思想的《劉海灑錢》、佛教的八吉祥圖案等,都是自然題材的體現。而在現代社會,吉祥圖案的元素同樣比比皆是。因為人類一直追求的是對美好的向往,所以在設計上也會融入相關的元素。例如中國聯通的標志就是傳統的中國結,在顏色的選擇上選取了熱情洋溢的大紅色。
(三)書法藝術的運用。書法藝術是我國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發展方式,展現了特有的藝術魅力。在書法藝術當中,以漢字作為載體,用最簡潔的設計理念與設計元素,營造最具觀賞性的藝術作品。我們從設計本身來看,漢字就是一種平面設計的產物,其裝飾的美感和思想表現力無疑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表達,是向觀者表達訴求的情感體現。從設計的歷史來看,任何優秀的設計作品都離不開書法藝術的襯托,所以在視覺傳達設計當中,合理利用書法藝術,可以營造更好的視覺美感體驗,就如同音樂一樣,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要想真正的融入書法藝術的精髓,只是對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簡單的借鑒還遠遠不夠,需要對書法藝術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把握,并借鑒新的創作理念手法,實現巧妙的融合。
中國傳統元素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但現代社會設計理念的發展并不等于傳統元素的過時。恰恰相反,它可以作為今后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的一種內涵體現。設計師們可以將這些優秀的元素進行提煉加工,不斷完善優化,豐富作品的意境和氛圍,發揮作品的現代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