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2.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黨史文化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的重要因素,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原因。黨史文化所研究的內容是精神文化,這項工作的研究不僅關系到文化領域的開拓,更是對市場需求的一種迎合,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適應市場的發展,才能夠提升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
從我黨執政至今,對于黨史文化這一名詞也沒有十分嚴密的定義,但是根據數年的發展和探究總結來看,黨史文化的定義是具有中心思想的。黨史文化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廣義角度和狹義角度,從廣義角度看來,黨史文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以及對社會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一直所堅持的原則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國內外先進的政治思想要及時吸收,對于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理念要及時摒棄,通過不斷的吸收與改進,來逐漸完善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與精神文化。從狹義角度分析,黨史文化所指的就是我黨從建黨至今,所積累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并沒有吸收和摒棄的這一精髓。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黨史文化的三種不同表達形式,這三種形式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我們沿用至今的黨史文化。
黨史物質文化,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發展至今,以物質形態所呈現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主要是通過物質的方式進行的,主要的發展方式就是通過人物宣傳和事物記載等方式。物質文化在三種文化中是最為直接的一種表達形式,這種形式會根據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而更加豐富。物質文化不僅豐富了黨史文化的表現形式,更能夠讓人們從自身出發,將自身置身于物質文化的發展中去,來感受黨史文化的不同特色。
黨史制度文化指的是我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意識形態所建立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制度的變更,制度文化所體現的主要特點是從規則層面上看來,具備一定的歷史性和規范性的價值觀念。制度文化也不是單一存在于黨史文化之中的,一方面,要與物質文化進行配合,相互發展相互促進,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又對物質文化起到了約束作用,反觀來看,制度文化的落后也非常容易引起物質文化的滯后發展。黨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要在不斷的發展中摒棄腐朽制度,對于先進的管理制度要及時吸收,以此來保證整個社會文化建設的規范性。中國共產黨在建立制度文化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文化,還要充分了解我國國情,制定最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制度文化。
黨史精神文化就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狹義黨史文化的另一種體現形式。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就存在著精神文化,是黨內執政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的記載方式,體現的是黨史文化的核心內容,高度展示了黨內人員以及人民群眾的精神素質以及道德標準,是推動黨史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中,各類的精神文化都在共同進步,但是最終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文化內容,展示的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黨史文化的發展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的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具備足夠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凝聚力。這種凝聚力的來源就是所有黨員以及人民群眾對于黨史文化發展的推崇,對黨史文化的開放性和先進性的認可。黨史精神文化鼓勵人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推動民族發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勵人民群眾對于中華民族的熱愛,能夠更加突出的表現出民族的凝聚力。
黨史文化代表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方向,更是黨內工作人員執政的重要方向,因此具有積極作用的黨史文化是能夠提升黨的執政水平和能力的。首先,黨內工作人員對于黨史文化的透徹研究可以讓他們尋找到經驗最豐富的執政經驗,并能夠不斷的發展中找到我國日后的發展方向。其次,黨史文化的重要研究,能夠建設先進的思想文化,從精神教育方向入手,提高執政責任感。最后,黨史文化的研究,能夠為全體黨員帶來可靠的精神支柱和滿足黨員的精神需求。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黨史文化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但是整體發展還不是十分成熟,沒能夠從根本上把握黨史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要想推動黨史文化的發展,不斷深入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不斷的研究得出最具有價值的成果,推動我黨的執政能力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水平。
[1]王玉瑾.對黨史文化當代價值及其建設問題的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6(4):113~116,124.
[2]羅艷.黨史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J].卷宗,2015(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