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曼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遵義 563006)
社團文化是高職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校園文化的逐步建設,藝術類社團如何結合紅色文化突出自身特點,展現社團精神,打造社團文化,實現社團功能,對于高職校園文化的和諧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革命文化是無畏的革命先輩在抗日、解放戰爭中創造出的蘊含中國特色的紅色歷史文化。從革命的時間和階段來看,特指的時間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在每一個紅色革命階段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紅色革命精神。構建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必須繼承與發揚紅色革命文化中的偉大革命精神,只有將這種精神信念與新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理念相融合,才能使紅色革命文化的思想價值觀念在新時代深入人心[1]。在高職藝術類社團中紅色革命文化要突顯出大眾化,轉化為被全校師生樂于接受的藝術形式,把具有理論性的一部分紅色革命文化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式來表現。
紅色遺址文化是從中國紅色革命期間遺留至今的歷史遺存和遺跡,是紅色革命戰爭年代的具體呈現。紅色文化的物質形態,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事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資源[2]。紅色遺址文化作為高職藝術類社團紅色文化之一,需要深入遺址文化的內涵,在藝術類社團的社團文化中呈現出紅色精神,另外紅色遺址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必須體現在藝術類社團的學期計劃當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活動為載體,服務師生,貫穿紅色遺址文化的方方面面。在高職藝術類社團中,社團的指導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很多,針對藝術類社團的活動計劃和開展,會在工作討論中產生出許多思想的碰撞,最終形成本社團關于紅色遺址文化直觀體驗的活動開展。所以,有關紅色遺址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直觀體現出高職藝術類社團成員們的精神面貌,是社團成員紅色文化內涵的具體呈現,能夠表現出社團成員整體的學習熱情和精神狀態。
紅色精神文化是中國革命的源泉,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在高職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同時,必須重視這一紅色文化內容。高職藝術類社團提倡的紅色文化教育中,紅色精神文化是社團建設的方向,確保社團內部和外部的建設可以有效地完成育人功能。紅色精神是蘊含在紅色文化中的主觀精神,它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時期,經過建國后的進一步完善和拓展,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的體現[3]。紅色精神文化不能只是一味地被當做口號,還應該被社團成員和指導老師從內心所接納,才能夠表現出紅色精神對一個人的塑造性,只有讓紅色精神在藝術類社團表演、作品的呈現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才能夠形成藝術類社團獨特的自身特點。
高職社團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對高職學生實施立德樹人的培育。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在整個高職校園中的各個社團都在以各自不同方式踐行。所以,高職藝術類社團在紅色文化教育中的培育性是必然的。培育性是所有社團發展的突出特征。高職藝術類社團的指導老師應當具有較高的紅色文化內涵,能夠在指導社團活動的同時具備堅實的紅色文化精神,在社團的建設、發展和管理過程中,起到引領的作用,提升社團的整體素質。所以高職藝術類社團在紅色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利用其培育性特征,突出社團的育人功能,真正培育出具有高道德和高素質的傳承者。
文化與人類息息相關,人類可以創造出豐富的文化,文化也能啟迪和感染人類的心靈。高職藝術類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紅色文化的引領。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紅色文化需要參與到藝術類社團的建設工作中去,這樣會對藝術類社團的發展前景和思想內容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在藝術類社團日常的管理和活動開展中,無論是社團的指導老師還是社團成員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也必然受到紅色文化的感染。
紅色文化的內容本就是多維度的,使得紅色文化這一大系統也呈現出多元性的特征,高職藝術類社團的社團文化內容豐富,同樣具有一定的多元特點。比如:在學校團委領導下校內校外社團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藝術類社團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共同利用活動場地、齊心協力創編具有紅色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還可以以晚會、聯誼會等形式,社團之間的建設工作中進行心得交流,相互借鑒。藝術類社團的多元性還體現在利用自身的藝術優勢走出校園,參加社會的公益愛心活動,比如:三下鄉活動、送溫暖活動、慰問演出等形式,把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帶出校園,帶進社會的大舞臺中,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藝術類社團要不斷提高藝術水平,從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歷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
開放性是高職藝術類社團在紅色文化教育發展中的獨特環節,是紅色文化與新時代文化沖擊下能否繼承發揚并占據核心地位的根本所在,也是紅色文化在高職藝術類社團中存在的核心和基礎。歷年來高職藝術類社團在紅色文化教育建設的實踐中,不僅在繼續補充紅色文化的新元素,還在嘗試更新紅色文化的新載體。高職藝術類社團注重內部建設和外部交流,才能夠保持社團整體文化的開放性發展。
藝術類社團是高職學校校園文化重要的一個部分,使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和生動起來,通過作品、演出、展演等多種形式能夠對全校師生起到感染的作用。在紅色文化的教育中,藝術類社團應該更加重視紅色文化的特性,增強社團內部成員的使命感,體現紅色文化對人的塑造能力。在高校團校、黨校的領導下開展本社團的各項活動,不僅是對社團成員本身,而是面向全校教師和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使大家在具有生動藝術性表演的形式中樹立正確價值觀和責任感。藝術類社團作為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擁有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的群體特點,強調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指導教師在這樣開放性的組織中,要發揮好學生的自主能力。
宣傳載體的創新是藝術類社團將紅色文化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要方式。高職院校的紅色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形式上,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高職藝術類社團宣傳載體的創新有助于紅色文化中理論性知識的轉變。同時,也給藝術類社團的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建立自信。比如“學生紅色合唱社團”堅持以紅色歌曲為活動開展的素材,社團成員不僅自身熟悉紅色文化,還在假期自行到紅色地域去收集音樂素材,進行合唱曲的創編。通過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方式,創編現今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真正落地生根。
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作為公共課存在,主要形式以“思想政治課程”為主,高職藝術類社團要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互補作用,填補第一課堂中的不足。高職藝術類社團在紅色文化教育中互補功能的實現要以第一課堂的教學知識為基礎,進行有序的查漏補缺、深化理解、加深體驗。
高職藝術類社團的紅色文化教育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它與高職教學科研一樣,還是一項充滿挑戰的教育工程,不可以輕易放棄。只有堅持不懈地深入研究和開展,才能真正成為紅色文化教育的有利抓手,才能建設起有著豐富紅色文化內涵的、特色鮮明的高職藝術類社團文化,建設成高職藝術類的精品社團,更加促進高職校園文化的青春活力和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