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洋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自主性、新穎性等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典型特點,在戲劇表演中,創新的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別具一格,引人注目。藝術主體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應該具備一定要素,比如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社會心理、特定對象等,而創新思維則是藝術表演完成的核心,當然這也是表演長久存在的必然要求。在進行這方面的培養時,學生應該有較好的洞察力,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教師在對表演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中,要認識到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
(一)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認識欠缺。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在學習以及表演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推動力,是戲劇表演具有靈魂的必備要素,但這一能力很多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有所欠缺。很多學生在表演的時候僅僅是模仿或者參考一定的架構,很少主動獨立地思考或者是創造性地發揮靈活思維來表演,創新思維能力成為了很多學生戲劇表演課程中的弱勢[1]。盡管戲劇表演具有一定的框架模式,但是一直按照固有的架構不增添創新元素,豐富飽滿的人物形象以及整體的故事情節將無法吸引觀眾的眼球,而且社會在不斷的變化,人們對戲劇表演的要求不一,只有創新思維才能為戲劇表演注入新鮮的元素,因此學校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強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戲劇表揚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條件不足。在我國戲劇表演教學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弊端是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很多的學校對開設的戲劇表演課程依舊沿用傳統的方法,雖然有一些創新性的表演教學模式在不斷地涌現,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深層次地接受并且實際運用。在戲劇表演院校中,一方面不具備優秀的師資力量,很多教師由演員轉變而來,他們對演戲有足夠的經驗,但在表演教學上并沒掌握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就是表演課程內容上的缺陷。目前,國內的戲劇表演課程在國際化上尤為欠缺,科學發展迅速,很多的東西更新換代非常快,人們所需要的戲劇表演也在不斷變化,但是很明顯,戲劇表演專業課程的內容還在沿用傳統內容,很少融入新的元素。面對當下戲劇表演的教學現狀,老師要不斷地探索發現新穎、獨具特色的表演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注入新的元素。
(一)開闊視野,增添多種元素的教學內容。戲劇表演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中國戲劇體現了歷史、人物、文化等多種內容,而且需要通過語言、舞蹈、妝容等唯美地體現出來,因此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要開闊他們的視野,設置多種與戲劇表演相關的課程,比如戲劇鑒賞、戲曲美學、詩詞鑒賞等,同時必備的戲劇表演基礎能力課程也要全面開設,如戲劇舞蹈、戲劇角色創新、戲劇妝容等,創建多種元素相互穿插教學的科學體系,在教學內容上不斷增添新的內容,打造高質量的表演教學結構,為今后學生在戲劇表演創新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任何時候創新思維能力都需要豐富的知識,培養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必須要做的是擴寬他們的戲劇知識面,只有具備在豐富的戲劇知識,才能領略戲劇的真實內涵,從而發散個人思維,產生新穎的想法和理論,在戲劇表演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二)創建靈活寬松的教學環境。戲劇表演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情節以及人物的靈魂,而一個靈活、寬松的教學環境是重要的外在條件。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大多是老師教授,學生真正參與到的機會并不多,當下在培養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共同探討戲劇表演,盡情發揮他們個人的想法,并且給予機會讓他們在實際中體驗在表演中的創新想法。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師生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創新思維能力的戲劇表演比賽,師生共同研討戲劇表演,自由探索。
當下互聯網技術發達,在教學環境的創建中應該多增添現代化科技教學手段,在戲劇表演教學中分享更多的資源。利用多媒體以及其他先進教學儀器,傳遞戲劇表演藝術的相關資料,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表演教學環境,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需要外在條件的推動。
對戲劇表演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能速成,需要在一朝一夕的實踐中實現。目前,戲劇表演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認識比較欠缺,而且很多高校外在條件不充足。今后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建寬松、靈活的表演教學環境,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在戲劇表演課程中要不斷注入新的元素,拓寬學生戲劇表演的知識面,為其創新思維的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