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涵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公元前1世紀在亞洲西部就已經出現了基督教,公元前3世紀左右,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羅馬,而初期的基督教美術主要集中于西羅馬。自從基督教被宣布為國教之后,它便與政權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各個領域,基督教都占據統治地位。到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影響必然決定了中世紀藝術的發展方向,一切藝術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所有跟教義不和的東西都被視為“異教”,所有的“異教”事物與“異教徒”在當時都要受到懲罰和迫害,這個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暗時代”。在這個黑暗的中世紀時代,所有的文化藝術都為宗教服務。
早期基督教的繪畫基本在墓室里,因為當時基督教尚未合法,這些墓室也成為基督教徒們活動的場所。在這些墓室中,幾乎每一間都有宗教繪畫,這些繪畫作品的功能不是為了裝飾,而是出于基督教的需要,即宣傳教義的同時又為禱告死者使用。當時有一些教徒不識字,所以只能借鑒圖像化的繪畫藝術識別教義的內容,這也是當時宣傳教義的最好方法。但是初期的繪畫很不成熟,這些地下墓室的繪畫基本借用古代異教美術的形式表現,雖然早期的基督教繪畫跟古代的異教美術有些關聯,但仍存在一定差別。這些在古代末期為異教美術所使用過的題材,基督教徒也倍加欣賞,他們將之用于墓穴壁畫和石棺浮雕,象征著死者靈魂在升天后仍能在天國樂園中得以享受。將自己的藝術與古代異教美術相結合,再將自己的藝術獨立出來,讓這些繪畫圖像成為我們現在所說的“早期的基督教美術”。由此可見,早期的基督教美術受到古代異教美術的影響,之后慢慢轉變成自己的基督教藝術,所以在繪畫上也可以看出基督教樂于承續已有形式的痕跡。而且最早的基督教象征符號也是在墓室壁畫中發現,這更說明了繪畫藝術對于基督教的傳承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墓穴藝術的重點不在于它結合了異教與基督教的因素,而在于那些圖像的表達方式,那些極端簡化的繪畫圖像正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符號,例如:十字架、魚、善良的牧羊人,這才是吸引人的重點。
在地下墓穴中我們很難看到有基督形象的圖像,因為《圣經》里有明確禁止塑造偶像的內容,基督教雕塑一定要避免偶像的崇拜污染,雕像一定不能和真人大小一樣。這樣一來,整個基督教雕塑的作用就偏向了裝飾。而這個作用在基督教藝術中,多數都體現在“石棺”上。
最早的基督教雕塑作品就是“石棺”,它們用來安葬基督教會的重要成員。而早期的石棺雕刻基本沿用了墓穴繪畫的常見主題,石棺上的雕像人物基本沒有什么特征,身體的比例就好像孩子一樣,這種表現技法很可能是因為要刻意避免偶像的崇拜污染。幾乎所有基督教石棺上的人物雕塑面部都很模糊粗糙,整體也并沒有什么美觀可言,畢竟是給逝者使用的,石棺上的雕塑內容多數也只涉及基督故事。
公元313年,基督教正式合法,而在同一時代的392年,基督教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國教”,地下墓穴被廢棄,并在這些墓穴的地表建起了教堂。在公元4世紀之前,藝術家們都把基督塑造成一個教師,因為用于傳教的圖像里基本都以基督為表現主體。但在公元4世紀,墓室繪畫才真正達到了頂點。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基督教的宗教美術雖然根深蒂固,但他們卻一直持否定態度,然而他們的觀念已經趕不上基督教傳教的速度,這是因為“美術”作為基督教傳教的手段無疑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徒們必須了解基督,理解基督,必須對整個基督教的歷史有所了解,而繪畫就是最好的傳教工具。到了這一階段,基督教的繪畫再也不為拯救靈魂,于是新的圖像隨之出現。這時的繪畫圖像內容都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天國場景,非現實的空間表達更是一種精神空間的存在,其內容更是由一種象征的表現逐漸向現實場面的轉變,而形式則是由現實的場面轉變成抽象描寫。其實這種變化都是由基督教本身的歷史造成的,隨著基督教歷史地位的上升,基督教美術中那種象征和寓意早已失去價值,反而被現實事件所取代。后人雖然保持和沿用了基督教美術的水平和技巧,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和歷史的演變,基督教美術也逐漸脫離傳統,更傾向于裝飾的功能。
早期的基督教美術受到了古代異教美術的影響,而早期的基督教美術更是充當整個中世紀基督教的傳教利器,由最開始的墓穴繪畫,到合法之后的基督教美術的展現,基督教美術無疑為中世紀美術開辟了一個起點,也也是整個中世紀美術的起源,對之后的美術、藝術帶來了非凡的影響。可以說中世紀美術就叫“基督教美術”,所有繪畫、雕塑的主題都圍繞宗教去表現,由此可見宗教制在當時不可動搖的地位,宗教美術更是在那個時代成為必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1] 張少俠.歐洲美術發展史(上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