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濤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湘西土家族,位于我國湖南省西部,是我國土家族民眾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土家織錦工藝文化,由于土家族所處的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社會發展歷程,得到了較好的傳承,成為我們解讀土家文化的符號。
湘西土家族,歷史悠久,主要分布于我國湘鄂渝黔接壤的武陵山地區。土家織錦是一種極其古老的民間紡織工藝,是土家族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明的織造物,是土家族先祖們智慧的結晶。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在秦漢時期初具雛形,到了兩晉時期已基本成型,之后成熟于唐宋,明清趨于完美。
土家織錦,土家語稱“西蘭卡普”,漢語也稱“土花鋪蓋”。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受土家族文化的影響,土家織錦圖案豐富多彩、紋樣粗獷樸實。此外,由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土家織錦造型生動和諧,富有民族特色和原生態氣息。
現代人們對于土家織錦文化的繼承,主要是表面特征的繼承和精神層面的繼承。土家織錦因其強烈的民族特色,在現代社會具有獨特的魅力。現代的土家織錦主要采用天然纖維,如棉、麻、絲等作為原材料,以紅藍白三色的面線作為經線,緯線則由各色天然纖維組成,通常采用通經斷緯制造手法反面挑織,圖案結構多為直線造型,紋樣骨骼多變。土家族人擅長用對偶的手法,將自然景物、生活風俗、神話傳說、原始文字、常用物品和現代題材圖案這六大題材作為織錦的主題??楀\的色彩基本上都取自于自然的染料,配色則依靠織錦者的想象力以及對色彩的把握,他們常采用夸張手法,盡情抒發源于本能的色彩感受,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精神層面,土家織錦作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家族文化的載體和象征,體現了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個性。從土家織錦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土家族人奔放而又質樸的個性,看到土家文化兼容并蓄的特點。
(一)土家織錦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湘西土家織錦是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的一部分,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能夠凸顯土家族的文化精神特質。近年來,服裝設計領域中,民族元素的應用成為了一種流行,展現民族風格的服飾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喜愛。土家族的圖案藝術,從圖案色彩搭配、工藝表現手法到主題立意,都是設計師們的靈感源泉。同時,現階段,在民族風格興起和對于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的社會背景下,將土家織錦運用到服裝設計,對于土家織錦的保護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傳播土家織錦文化。土家織錦是一種寶貴的藝術資源,應該將其運用到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中,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設計水平,同時傳播與發揚土家織錦文化。
要將土家織錦運用到服裝設計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學生對土家文化的理解,這一點可以通過對文化的傳承來實現。文化傳承過程的實質就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對土家文化的傳承中進行服裝教學。借助多媒體工具,利用圖片、視頻、土家織錦實物等,增加學生對土家織錦的認識和興趣。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通過現場觀看以及與織錦者的交流,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引導學生對土家織錦的藝術特點、審美內涵等內容加以研究。
除了加強學生對土家文化的了解之外,也要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將創新元素融入傳統的土家織錦之中,才能使其擁有更大的市場。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考慮時代背景、潮流趨勢、文化氛圍等因素,并在復雜的關系中找到突破點,提取出創新創意元素融入設計之中,使自己的作品創造出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思維理念上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從不同質的文化中尋找靈感并融合土家織錦文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服裝設計作品,是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空間得到拓展。
隨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斷層問題日益嚴重,藝術設計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將民族傳統藝術運用到教學與設計中,促進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積極探索高效的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加強實踐練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現代服裝設計教育在保持民族文化的藝術根源的同時,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推動服裝設并教育向更深更遠的方向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