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越
(肥西縣嚴店鄉蘇小小學 安徽 肥西 231233)
學校是講授知識最主要的場所,同時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開展音樂校本課程不僅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有利培養學生學習本土文化的興趣,認識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另外,在小學音樂開發本土文化的校本課程還可以彌補音樂課程開發不足的問題,促進學校形成特色教學發展。此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發本土文化的校本課程還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本土文化的校本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課程內容系統性不足。小學音樂教師在開發本土文化校本課程必須注意到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有效性、科學性以及應用性。部分小學在進行本土文化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的時候只是將本土文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但是并未將年級之間的教學內容進行良好的銜接,而是將每個年級看成獨立的個體。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未形成系統。另外,還有部分小學在音樂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只是根據學生的喜愛開展教學,這樣就容易使音樂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缺乏連貫性,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部分小學并沒有具體的音樂校本教材。
(二)課程形式單一?,F階段,部分小學在開展音樂本土校本課程主要是以興趣班、第二課堂等形式。陳旭遠在《課程與教學論》研究中明確指出:科學的對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進行人員分組,并且合理的安排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有限的基礎教育投入,并且使這些有限的基礎教育投入發揮最大的功能,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但是很多小學因為自身條件有效,無法開展多種形式的課程教學,導致學生對于部分課程的學習機會相對較少,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評價體系缺失。眾所周知,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也會對音樂校本課程教學開展起到指導作用,同時還可以便于學校領導與相關部門更好的了解音樂校本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然而,現階段很多小學在開展校本課程教學時,并沒有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這樣就會對音樂校本課程的開展形成一定的影響。部分學校的在音樂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方式非常的簡略,知識將學生期末的學習成果作為評價??梢姡芏嘈W在本土文化音樂校本課程的評價形式、主體以及內容進行考慮,這樣就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教師的創作熱情。
(一)編寫系統的音樂校本教材。就理論而言,學校將本土文化資源編制成校本教材,不僅可以使本土文化音樂校本課程教學更系統化,同時該可以更好的傳承本土文化。通過研究當前的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看出很多小學并沒有指定完善的校本教材,這樣會導致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理論指導。現在改善我國音樂校本教學內容缺乏系統的根本方法就是制定完善的音樂校本教材。首先,各地小學音樂教師與相關部門當地的音樂文化資源;其次,根據小學階段不同年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大綱,將這些本土的音樂文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最后,設計與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視頻、圖片資料。
(二)拓展課程形式。在小學校本課程開展形式來說,教師不僅僅要將民俗與生活中的形式與課程教學形式有機結合,還應該以民俗形式與生活形式為基礎擴展小學音樂校本課程形式。眾所周知,民俗文化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學校開展音樂校本課程教學時應該將課程形式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如在學校舉辦民俗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同時也在無形中完成了本土民族文化的傳承。
(三)確立合理的評價方法。我們都知道音樂課程評價是以發展學生審美教育為核心內容,進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校本課程的評價同樣也是如此。朱詠北與孫紅成在其研究中指出在音樂教學中必須運用可續的評價方法,推動學生的發展,激教師的創新熱情,進而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然而,部分小學在音樂校本課程教學中采用期末測驗結果作為評價結結果,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會打擊到教室的創新與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小學音樂校本課程教學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客觀的評價學生實際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