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芳/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群眾路線是黨贏得民心、取得改革成功的法寶。而群眾路線無法自然而然產生效用,還需通過黨的群眾組織力來實現。因此,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有助于將群眾路線轉化為造福于人民的具體實踐,促進黨執政成效的提升。
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抑或十八大以來的“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必須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這些思想、實踐都是黨提升群眾組織力的生動體現,還需堅持不懈地踐行之。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乃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使命,這是黨的初心,也是其對人民和國家的莊嚴承諾。而要完成這一使命,還需從群眾中汲取智慧與力量,通過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實現黨執政使命最為可靠的保障。
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離不開健全的制度保障。其一,要加快構建民意溝通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與社會組織的功能,完善溝通交流機制。其二,要不斷完善群眾利益表達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主渠道功能,同時依賴社會組織,充分傳達群眾利益訴求。其三,要不斷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利益約束、補償機制,科學處理各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化解矛盾糾紛,增強群眾凝聚力。其四,要不斷完善聯系群眾長效機制,提升群眾的參與度,由單向服務逐步轉向黨群互動。其五,要加快完善黨員干部考核激勵機制,促進評估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構建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全面調動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積極性。
當前,群眾工作平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經濟體制、社會階層、社會環境的轉變。這“三大轉變”不僅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巨大而深刻的變革階段,還意味著人們對于我黨群眾組織力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為此,一方面,要堅持全面深化經濟領域改革,著力提升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縮小貧富差距,兼顧各階層群體利益訴求與生態環境改善,多途徑解決群眾多元化利益訴求,如此方可夯實群眾物質基礎,促進黨的群眾組織力與執政能力的穩步提升。另一方面,要全面應對全球化發展,通過多方式發力促進我國網絡媒介建設,把握好網絡輿論引導的度、時、效,多途徑促進新媒體建設,及時掌握網絡輿論戰場主動權,促進執政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做到黨群心連心、共同應對未來。
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要求黨員干部具備服務群眾的熱情,還具有服務人民的能力,否則,為人民服務將成為空頭承諾。因此,一方面,應注重提升黨員干部集中群眾智慧的能力。這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調研,放下架子,放低姿態,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將群眾智慧集中起來,轉化為黨的意志與決策,提升黨的決策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注重提升黨員干部宣傳群眾的能力。宣傳群眾乃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新形勢下應緊密聯系傳媒宣傳機器與輿論工具,通過多元宣傳方式發動、教育、引導群眾,切實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此外,還應提升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能力。領導干部應保持親和力,和風細雨地搞好群眾工作,與之保持親近感,還應提升協調解決矛盾與服務群眾的能力,統籌各方利益,調動各方積極性,以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世界地位迅速提升,群眾工作外部環境、社會條件與工作對象都產生了巨大變化,黨的群眾工作話語挑戰重重。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必須不斷轉變群眾工作方式,重構黨的話語權。其一,應確保群眾工作話語接地氣。換言之,群眾工作話語要全面反映底層群眾利益訴求,并學會以群眾表達方式與之溝通,做到話語實事求是、貴賤無二、不打官腔、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其二,群眾工作話語應注重傳播核心價值觀,以穩定群眾情緒,開辟全新的政治話語。其三,群眾工作話語應綜合利用多重新媒體,全面拓展新媒體,確保微博、微信、網絡平臺等空間成為群眾獨立表達話語的新領域。在提升群眾組織力時,要注重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做到主動出擊,使黨在新形勢下仍能做到與群眾心手相牽。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黨的群眾組織力建設必須沿襲黨的優良傳統,牢固確立群眾觀點,密切聯系群眾,以“群眾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為目標,通過引領提升群眾覺悟,依托服務滿足群眾訴求,逐步調動黨組織積極性,促進群眾組織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