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參與者,高校學生社團對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團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在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了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等方面的不足。而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確立和施行,可以彌補和完善社團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弱勢方面,實現社團活動的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活動過程更加規范。
隨著高校對學生社團建設的支持和關注,學生社團的組織數量及規模發展逐漸擴大,一味追求社團數量和成員人數的突破,但是社團活動的開展質量卻不盡人意,甚少出現高質量的品牌社團或是特色社團活動。休閑娛樂性較強的社團活動能夠吸引更多的同學參加,但是政治理論學習宣講之類的專業性社團就不一定能提供高質量的社團活動。很多社團沒有挖掘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僅舉辦素質拓展、競賽演講、郊游聚會等簡單活動。品牌活動欠缺,影響力不大,難以調動起廣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1]。
學生社團為了擴大規模,只注重納新成員而不側重以高質量的社團活動留住老社員?;顒拥拈_展沒有延續性和長效性,社團的主要參與者年年更換,導致社團成為了“新生的社團”。開展的社團活動也是專門針對大一新生,開幾場形式化的成員見面會或感情交流會成為了社團的主要活動。沒有高質量、專業性或實踐性的活動,留不住高年級的優秀社團成員繼續參與社團建設。
高校學生社團是由學生自愿組成的群眾性學生組織,由學生自己領導,組織和管理制度也是由社團內的主要成員制定。但是,大學生缺乏管理經驗,不懂得如何建立社團的組織架構,也不懂得如何制定合適的活動方案,很多情況下是主觀的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學生社團內部是存在著非常多的漏洞的,社團管理者經驗不足會嚴重影響社團自身的質量和發展[2]。
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帶來了校園文化活動發展的新趨勢,對高校的社團工作亦提出了許多要求,同時督促社團活動也要進行全面的轉變以適應高校共青團工作發展的新趨勢、新思路。
“第二課堂成績單”模式下,學生用戶可通過網絡數據管理系統來觀察、選擇、評價、反饋社團活動的實施情況。哪種活動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能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都可以用大數據的形式體現出來。上級管理組織可以通過大數據對社團活動進行分析、評估、調整,這就要求社團發展方向合組織形式要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實現更大的育人成效。
“第二課堂成績單”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共青團的育人工作,人才培養不是一時的,而是學生在校期間甚至更加長遠的教育工作。相對于以往社團活動重點針對大一新生開展而言,“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能夠督促社團從活動的質量和延續性出發,形成一系列連貫性的社團活動。社團不再是簡單的幾個活動形式的交替進行,而是隨著社團成員的年級增長和參與的不斷深入,隨時調整社團活動的開展形式。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會減少,社團活動的質量亦會不斷增加,逐漸形成社團內不同年級層次的成員參與不同活動層次的新局面。
“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制度規范和操作細則不僅可以運用于第二課堂下的社團活動,更能使社團在活動的開展和自主管理上逐漸明確標準。為保證“第二課堂成績單”的順利進行,社團負責人需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各層級社團成員分工明確,活動時有章可循、有序開展。社團內部要開展相應的培訓,跟蹤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記錄、審核、評價、反饋、申訴的各個環節,并根據成員的反映及時調整社團活動,使社團活動的開展更具有吸引力和育人功能。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已逐漸成為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點,而社團活動作為高校第二課堂育人和教學的一大重要載體,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將社團的建設發展目標與“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的目標和內涵相契合,社團才能突破發展瓶頸,真正成為共青團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助力。